第C02版:要闻

用六年时间,换一所学校的成长

■记者 荣怡婷

本报讯 初见周云飞的那天,他刚结束一段支教旅程,许是旅程中有太多感触和心得,一见面,他就迫不及待打开了话匣子,讲述着支教生涯的所见所闻。

今年是周云飞作为领队,来到贵州贫困山区摆德小学支教的第6个年头。他表示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支教的念头便在他心里生根发芽,但出于各种原因都未能实现。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周云飞多年的坚持下,他于2017年成功申请暑期前往摆德小学支教,自此开始了六年如一日的支教生涯。

贵州省从江县东朗镇摆德村是我国条件最艰苦的贫困山区之一,交通不便、学校基础设施差……这些都是周云飞一行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同时也是他选择在此作为支教点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那里条件艰苦,孩子们生活环境差,我们才会来到摆德。希望我们的到来能为这个村子、这里的孩子带去一些变化。”周云飞说。

最初两年,支教团队以技能教学为主,为孩子们带去球类、棋类等趣味课程,但在实践中周云飞发现,孩子们基础性课程非常薄弱。于是从2019年起开始指导孩子们学习拼音,如今他们在语音语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团队几年的努力下,摆德村教学质量急速提升,成为东朗镇乃至整个从江县的优质学校。这两年,村里也陆续出现了大学生,真正实现了周云飞当初来摆德小学的初心。“看到学校建设越来越好,学生也慢慢走出大山,我们感到很有成就感。今年还计划办好‘红领巾广播’,特别推出‘红船少年奖学金’,利用多样的方式激励孩子们勇敢追梦、改变命运。”周云飞说。

今年,对于周云飞来说是支教生涯中最顺利却也是最坎坷的一年。由于前几年支教打下的良好基础,让学校在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上有了提升改善,这给老师授课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在出发前夕,周云飞却突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路上都是靠针灸推拿维持正常活动,同行的几位老师在当地生活时还出现水泡、红疹等过敏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但是一想到如花般的大山孩子需要他们帮助,想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便咬牙克服了身体不适。

“用6年的时间,换一所学校的成长”,这是属于周云飞的坚持。他坦言,自己能在摆德小学支教这条路上坚持那么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当地村民和孩子们淳朴的心打动。村民们烈日下帮忙建房、引水管的身影,孩子们对知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总能触动周云飞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就是这些细微之处的感动,促使周云飞年复一年地坚持支教援建。

心中有绿,脚下留青。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近30年的人民教师,周云飞身上有着一股“耕耘守初心”的执着劲儿,对他而言,不管是从教还是支教,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就要尽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收获教育的幸福,拥有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2022-08-09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57555.html 1 3 用六年时间,换一所学校的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