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华婷婷 通讯员 徐佳丽 摄影 王 强
核心提示:玉泉,穿越数百年,美丽回归。在这里,可见江南村落碧波荡漾的“水之美”,再现了传统文化流传百年的“文之美”,还蕴含着平和报本孝老爱亲的“人之美”。如今,经过美丽蝶变,以“秀溪田桑·金玉满塘”为新发展定位的玉泉,奔着未来乡村建设的目标,以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赋能村民幸福生活,唱响共同富裕协奏曲,奏响了新时代田园牧歌。美丽依旧,美好尽现!
美丽再现,是百年风华
盛夏时分,沿着新埭镇大齐塘村向西南方向一路驶去,一座带有江南风韵、婉约清丽的村落在改造一新后美得不可方物,让人流连忘返。这个地方,就是玉泉!
古时的玉泉因村内一汪泉水如玉般澄澈而得名。据明天启《平湖县志》记载:“玉泉池澄清彻底,可以煮茗,无半点尘滓,与白玉恒似。”正如这美好的起源,穿越百年后,玉泉美丽依旧。一走进玉泉村落,就能看到坐落于村口的玉泉池在阳光的照耀下,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被翠绿硕大的荷叶遮盖的玉泉池中,或白或粉的荷花点缀其中,清风徐来,花瓣随风晃动,惊艳了整个夏天!
“秀溪田桑·金玉满塘”,美的不仅是这一洼浅浅的池塘。沿着平整宽阔的沥青路继续向村子里走进,绿草茵茵,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美不胜收。玉泉,不是一条简单的美丽乡村风景线,而是地域文化与美丽乡村的深度融合。越往深里走,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越能感受到玉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清风袭来,回味悠长。
走入玉泉池西侧,一座古石桥依稀可见残影。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石桥叫“积善桥”,俗名“金家桥”,此桥虽已在原址改为水泥平板桥,但在桥边的标识上依然留下了古积善桥的模样和“积善桥下有黄金”的传说。“积善桥”下有黄金或许只是传说,但积善行德、勤劳致富的品格却深深刻在了玉泉村落村民的骨子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玉泉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千亩桑园无穷碧,遍地蚕农采桑忙,桑蚕产业也一度成为玉泉的支柱产业,成就了那个年代农户的“致富梦”,当时因养蚕还涌现了浙江省劳模黄荣林的先进典型。如今的玉泉虽无大规模的蚕桑事业,但是沿着石前港向南而行,就可在玉泉精心打造的蚕桑体验馆中,感受浓厚的蚕桑文化、体验传统蚕桑产业“破茧成蝶”的历程,在体验馆对面种植的2亩多桑树林中,待到春日时分,连片桑田青翠碧绿,片片桑叶迎风摇曳,尽是清香。
走在石前港边,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农户房前屋后多种有铜钱草、脱力草、益母草等中草药,河南岸还建有“百草亭”,亭前皆是常见的中草药,这也是玉泉的一大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玉泉村落自古以来都是远近闻名的养生村落。村落内一直有种植中草药养生的传统,目前共有各类中草药10余种,村民对其功效更是如数家珍。因此,玉泉村落也是一个长寿之地,村落内目前共有80岁以上老人45人,90岁以上老人8人,百岁以上老人1人。
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和村民的一言一行间,体现出风景秀丽、人文纯朴、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气质。玉泉最让人流连的还要属这里的水。村内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石前港与费华浜、后浜、俞家浜等支流连成一片,远远望去,碧波荡漾、古韵悠然。“我们在玉泉中进行‘碧水绕村’工程,共涉及河道2.4公里,不仅对河水进行净化,还在水中种植了金鱼藻、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观赏鱼等的养殖。”大齐塘村党委书记黄伟介绍道,如今,穿村而过的石前港依旧清澈见底,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
蓝天、碧水、绿树、民居,在玉泉,你可以在优美的乡间小道上漫步、骑行,感受美丽乡村的风景;在绿树草地中的百草亭里品茶、下棋,享受农家的悠闲;在童趣乐园中与孩童一起嬉戏、玩耍,体验美丽乡村游的乐趣;还可以在装饰一新的中医养生馆中探索玉泉中草药的文化历史,找寻长寿的秘方……玉泉,深入其中,其乐无穷。
产业兴旺,是共奔富裕
从一个闲置多年的猪舍,到景美客满的“黄金屋”,新埭镇玉泉村落的低保边缘户陆士良从没想过自己家里“无用”的附属房,不仅能成为村里美丽经济发展的热点,而且也成了家里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这个“黄金屋”,就是“共享厨房”。
玉泉,毫无疑问,变美了。但要让美走进群众“眼”里,更走进“心”里,关键还是要将美丽变成产业,让产业赋能共富,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借力美丽乡村,玉泉也开始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共享厨房”就是最好的见证。作为新埭镇“新乡邻”系列品牌的又一共富产品,“新乡邻·共享厨房”将村民们闲置的附属房改造提升为厨房,共享给游客使用。游客们可以在共享菜园里面摘菜,在传统土灶上做菜,感受乡野乐趣;也可以选择共享菜单,邀请共享厨师——乡厨做上美味可口的当地特色菜,一尝新埭美味,从美丽乡村中拉动美丽经济,感受美好生活。
“我们目前共改造了4个共享厨房,并将共富融入了共享厨房的每一个环节,推出了共享厨师、共享菜园、共享菜单等衍生产品,让包括低收入家庭在内的农户们从中获取收益,最大限度地激发美丽经济活力。”黄伟说。一个共享厨房,催生多项收入。陆士良算过一笔账,这个共享厨房的建设让他多了4笔收入,一是房屋的出租收入,村里将按照一年10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付给他租金,一年他就多了4000多元的收入;二是共享菜园的卖菜收入,屋后专门辟出了两块地让他种果蔬,游客可以在这里“就地取材”;三是保洁的收入,每一批游客租用共享厨房后,都要进行规范化保洁,而村民们都可以应聘保洁员;四是共享厨师的收入,他计划去应聘共享厨师,多一项技能多一份收入。看着家里如今焕然一新的后院,白墙黛瓦、木头隔窗,配以院子里的园林景观,陆士良觉得不仅环境变美了,更美的还有生活的希望。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玉泉村落,虽然不大,但是共富产业却与美丽共生,无处不在。走过村民的房前屋后,家家户户的共享菜园里均种上了时令蔬菜瓜果,游客只要扫一扫一旁的二维码,既可以将“新鲜”带回家,也可以将收入带给玉泉村的村民;共享厨房里的菜品除了来自当地的农户,还与新埭镇本土的水月湾、千岁农庄、三丰果蔬等品质农业基地达成合作意向,拓展基地销售渠道;共富馆里,2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更是蕴含了无限可能,未来,将拓展企业团建等共富热门业务;中医养生馆里既可以感受中医药文化,也可以参加研学、体验等活动;水市码头里也将催生咖啡、茶饮等多种业态,增加游客在美丽乡村里的时尚体验;内河码头将上线游船业务,游客们可坐在小船中一览石前港的碧波荡漾,一品江南水乡的无限风情;蚕桑体验馆对面的2亩多桑树林,在明年春天,也将迎来第一波果桑采摘游……
美丽,不仅是一次环境的改变,也是一次产业的转型。“玉”落碧“泉”,让“未来”饱含无限可能。产业的兴旺,让玉泉村民在收获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中,油然而生了一份浓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未来”已来,是幸福已至
从风貌蝶变到产业升级,从传统农村到现代转变,变的不仅仅是可见的环境与业态,还有乡土深处蓬勃而出的发展潜力。因为,在玉泉,“未来”,已悄然而至。
“美丽乡村建设是玉泉村落变迁的初级版,当前我们还在打造它的升级版,就是未来乡村,把数字融进群众生活,把‘未来’带进乡村,让农村群众在美丽乡村中也可感受现代生活的魅力与活力。”新埭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张依颖说。近日,2022年度嘉兴市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新鲜出炉,大齐塘村名列其中。如今,玉泉的“未来”,已来。
未来风貌,让玉泉村落涅槃重生;未来产业,让玉泉村民奔向共同富裕。未来,不止“未来”。如今,沿平兴公路,一路向西,行至玉泉村落,畅通无阻,无论是通村公路、村内干道,还是村内支路皆是宽阔平整的柏油路,车行入户毫无障碍,在玉泉村落配建的公共停车场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然就位,为游客和村民提供出行便利,未来交通场景初步构成;碧水绕村建设让石前港这条与玉泉人相伴了数百年的河流,进一步得到了保护和修护,生活垃圾智能化收运也步入了常态化,垃圾分类成为了村民们的自觉习惯,未来低碳场景就在身边;村里的诸仙汇建材堆场码头以“众筹+”的方式,邀请村民共建,年收益率超20%,配以数字化应用,码头发展既环保又高效,让群众充分感受未来智慧的时代魅力……
未来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场景的建设自然也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鉴于玉泉养生村落的传统和村内老人普遍长寿的实际情况,针对老年人需求,我们将着重构建未来养老场景,让老人们尽享‘未来’福利。”张依颖说,接下来他们将以玉泉为试点,针对80岁以上老人的各种养老需要将分类构建不同的养老服务场景,“私人订制”各类养老产品,对于卧床不起的老人,将配置有监护作用的乳胶床垫;对行走不便、老年痴呆的老人,将提供数据监护、实时定位、一键呼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手表,所有数据与村级管理端、子女端同步,可实现全天候监护,确保老人健康与安全。同时,针对子女不时常在家等情况,还可提供老人预约买药、送餐上门等贴心服务,解决老人多种需求。
未来乡村,不止美于方寸之间,更美在未来场景与共同富裕、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之中。从中,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潜力,更看到,乘着“未来”发展的东风,人民群众日益美好的生活在这片乡土上幸福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