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祝你暑假快乐,在那边也要努力学习,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法官阿姨们联系!”
暑期来临,市法院的干警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学习礼包和筹集的爱心捐款,为即将启程的小于送上祝福。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要从小于的爸爸于某被判刑后说起。
于某因涉嫌犯危险驾驶罪,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起诉至法院,其犯罪情节达到了判处拘役的程度。但因其11岁的儿子小于无人照顾,同时考虑到于某认罪认罚,态度良好,因此法院工作人员嘱咐他尽快将儿子安顿好,而后再开庭审理案件。
这一暂缓竟让于某产生了歪心思,他先后口头联系多人,企图串供。补充侦查后,承办人员识破了他的意图,决定对其采取逮捕措施。但其儿子的抚养问题又摆在了面前,该如何处理才能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呢?
经案件承办人员多方了解,小于此时正在平湖某学校上五年级,从小父母就分开,其跟着父亲共同生活,爷爷奶奶远在外省,也表达出无法照顾的意思。而市福利院也因相关规定无法长期收留小于。
经过刑庭与市关工委、民政局、交警大队、学校等多方联系,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将小于送回老家福利院,暂时由福利院照顾一段时间,待其父亲刑期届满之后,再由其接回。关于小于的学习问题,当地民政局表示会同小于现在的学校做好衔接,办理学籍变更手续,小于下学期可在其老家的学校继续就读,不影响其学业。一切就绪,只等民警和社工将小于护送回老家,即可对于某执行逮捕。
然而,当晚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事情有了变化。
在于某被控制的当天,市福利院的社工阿姨们带小于回家收拾行李,告诉他明天就要回老家了。小于说:“阿姨,我想考完试再回去,请让我考完最后两门吧。”那时,距离小于期末考试只有两天时间了。看着小于家中墙上贴满的奖状和小于真挚的眼神,还有当晚认真复习到深夜的身影,社工阿姨们感动不已,隔天便联系法院,请求让小于考完后再回老家。法院阿姨们也被小于所感动,赶紧多方联系,将小于回老家的时间延迟到期末考试结束的第二天。
小于的故事牵动着大家的心。为鼓励和表扬小于刻苦求知的精神,刑庭干警及家属自发筹集了一笔爱心款,还准备了一份学习礼包,在小于回老家的当天,法院阿姨们去与他告别。阿姨们叮嘱小于,要继续努力学习,乐观勇敢地生活。
最终,小于顺利回到家乡,法院干警将持续关注小于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而于某则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经审理,于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其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于7月12日被市法院判处拘役4个月20日,并处罚金9500元。
在追求正义的同时,法院干警们架起了温暖的桥梁,尽心尽力办案,用心用情为民,彰显着司法态度、力度和温度。
■通讯员 游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