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公益暑托班 “托”起大民生

■谢付良

新埭“七彩假期”、林埭“梦想学堂”、平湖经开“钟溪有礼”、当湖“青松课堂”……进入暑假后,遍布平湖城乡的各类公益暑托班或“春泥计划”如约而至,不但很好地帮助家长解决了假期里孩子的“看护难”问题,也让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安全、快乐、有意义。

广泛地开设公益暑托班和“春泥计划”,切中了民生诉求。今年暑假,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完整暑假,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严禁利用暑期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或提前开学。在这个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没有了学科类培训班的假期里,孩子们没了去处,整天待在家里,显得“烦恼”又“孤独”。对于很多正值壮年,在各行各业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满满当当工作的家长来说,孩子的看护无疑是一大难题。家长们的暑期烦恼、孩子们的暑期孤独,实则就是一道民生的现实问题。公益暑托班的推出,难题找到了最优的解,让家长们不再为“孩子如何托管”而头疼,孩子们也在暑托班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把好事办好,避免把暑托班办成“第三学期”,我市教育部门也有明确要求,托管期间,不集中上课,以看护为主,各地要结合实际和特色,为学生们提供时政学习、游戏文体活动、兴趣拓展等服务。事实上,各地的暑托班坚持“志愿+公益”原则,坚决做到了向商业化说“不”,与补课划清界限。不少镇街道的暑托班结合暑期夏令营以及公益课堂、“春泥计划”,以“安全管护+基本活动+自我成长”为基本目标,以既“托”兼“管”又“教”模式,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组织学生围绕“浙江有礼”“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等主题,开展思想教育、课业辅导、素质提升、安全守护、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活动,满足学生暑期的亲情陪伴、素质提升等方面的现实需求,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如林埭镇的“梦想学堂”就链接了“五老”、大学生和社会力量等资源,除了为学生们开设科技小制作、钹子书体验、口才训练等特色课堂外,还组织学生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家长们十分叫好。

“双减”之下,小小的暑托班,托起了大民生,也托起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暑托班是利用公共资源去化解市民的烦恼。这就要求暑托班的举办,不能仅靠教育或哪一个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多措并举,扩大范围、做大增量,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聚焦如何办班、怎么运行等问题,规范师资配备、课程开发、安全管理、项目监督等,进一步优化完善托管模式,必要时可投入部分财政资金,以形成良性的长效机制,真正让暑托班办成为学生快乐成长、家长放心满意的民生工程。

2022-08-0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56057.html 1 3 公益暑托班 “托”起大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