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低碳村试点打造循环低碳“样板间”

■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徐 超

本报讯 现代无土栽培技术,水分、光照、环境等都由人工打造,运用农业物联、5G塑模和北斗滴灌等前沿技术对经济作物进行栽培种植,通过LED灯与保温灯控制不同植物生长温度,形成与工厂外部工作环境不同的温度区……位于广陈镇龙萌村的东郁植物工厂内,高科技的种苗培育方式,也注定了它的二氧化碳产生量比传统企业要高出很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工厂,全年的碳排放竟然是负数。

这个成果得益于东郁“负碳”植物工厂项目的打造,为“植物工厂”量身定制了“氢光储充”一体化新型智慧能源站,通过太阳能年发清洁电量达到34.6万度,降低用电成本预计达146万元。同时植物光合作用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36吨,完全消纳了“植物工厂”内现在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此外,还同步运用了碳捕集、碳封存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碳的消耗,实现“负碳”排放。

除了“负碳”植物工厂的打造,龙萌村的低碳也体现在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目前我们村里通了2条公交线路,减少村民车辆使用;建设了3个露天停车场,铺设了植草砖,中间植草,落到地面的雨水可以透过中孔渗入地下,十分环保,而且使用年限远远高于水泥面。”龙萌村党总支书记姚秀芳说,全村还实施规划开通天然气,549户农户目前已有超6成完成天然气管道的安装,计划于年底在全村集聚小区实行天然气的正常使用。全村还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目标在低碳试点建设期内,全村各户均安装分布式屋顶光伏板,加大光伏电力在本村的消纳力度,降低全村能源碳排放。

龙萌村和钟埭街道沈家弄村都被列入了全省第一批低(零)碳村,为此我市以此为契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稳步向“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循环低碳样板间。

“这几年我们平湖的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此次两个试点村我们就将低碳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改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市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农户房顶进行光伏发电,年发电量8.25万千瓦时,折算相当于每年节省123750吨标煤,减排86.46吨二氧化碳。同时对建筑垃圾、园林垃圾和大件垃圾则按照“分选+部分资源化利用+部分安全处置”进行处理,每天可生产再生细骨料134 吨、再生砖387 吨,有效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同时,我市也将新型技术带入产业,以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农业的低碳化发展,除了“负碳”植物工厂的搭载,我市还推广水稻“蓄雨+薄露灌溉”技术,形成“农田+生态排水沟+生态河道+圩区”水体自净修复技术,仅农田灌溉机埠用电每年可节约23万度,节约农业用水462万立方米。

低碳发展,受益的是村民,但打造过程也离不开村民的努力。“我们利用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村民树立绿色发展、低碳环保、文明健康、清洁卫生的生活理念,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该负责人说,同时还建立健全了“低碳惠民”机制,出台“股份分红+善治积分”等激励政策鼓励村民开展低碳行为。

2022-07-28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53434.html 1 3 低碳村试点打造循环低碳“样板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