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居丹荔 通讯员 金园萍
本报讯 “想着一会儿还要去一趟行政服务中心,特意一早给车加了油,资料也带了不少,没想到,什么都没有用上,昨天手机里点了结清,现在银行已经给我‘无感知’注销抵押,省下了好多工夫。”近日,市区中国建设银行平湖支行门口,市民李女士看着手中已经办理完结的业务,满是感慨。
原本办理清贷解抵,需要业主花3天时间预约银行资料以及1天时间前往登记中心注销抵押,前后总共需要花4天时间,而现在,业主不再需要到处跑,在结清贷款的当日,银行就会主动发起注销网办业务,将原先需要多趟跑的4天流程,转变成为线上“无感知”1小时办结。
从4天到1小时的转变,来源于我市首创的不动产清贷解抵“无感知”新理念,主动对接清贷解抵“售后服务”事项,目前“政银合作”抵押注销网办率已实现99.1%,截至7月21日,企业群众累计少跑5706趟,实现2.5万余页注销档案办结即电子化,常态化精简档案管理成本。
“‘无感知’清贷解抵模式的运用,让我们办事机关的角色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将多年的清贷解抵‘售后服务’归还银行,清贷后,业主无需再带着抵押注销资料两头跑,用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群众办事效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解读了《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规定,对全市40余家银行进行全覆盖抵押注销标准化培训。
同时,“无感知”清贷解抵模式的运用,也成功破除了数据壁垒。“我们通过深入分析银行历史曾用名等老数据,采取‘市监部门数据核对为主,线下申报审核为辅’的方式,向省银监平台备案抵押权人曾用名,积极促成公积金(含曾用名)与银行的抵押注销委托授权。”该负责人说,如此一来,直接打破了业主面对抵押组合业务,需要银行、公积金、登记中心“三头跑”的窘境,实现合并事项、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稳保公积金线上注销率100%。
“在清贷解抵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历史顽疾,比如业主向银行领取抵押注销资料后,未到中心及时办理注销,等到过户或再抵时发现,资料早已不知遗忘何处。对于这些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根除。”该负责人说,此次创新中,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针对与原件核实无误的业务,由银行加盖注销章保管;对已遗失原件的业务,由银行填写申明,并增设遗失过程补充描述,附于线上资料中,受理即可同步公告办结。本年度已解决9笔此类业务,成功将丢失原件导致的“老顽疾”,纳入主动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