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夏竞舟 摄影 林宇晟 王 强
核心提示:抱团共富,农创未来。7月18日下午,第六届平湖农业经济洽谈会盛况空前。43个项目花落“金平湖”,33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0.18亿元,为平湖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3个平台战略合作项目、7个农业科技项目,推动平湖农业转型升级破难前行;平湖市党建统领“1+8+N”共富体正式启动,让共同富裕再次照进现实……这一场盛会,我们期待已久;这一场盛会,我们共铸辉煌。“金平湖”,向未来,我们更有信心!
从量增走向质升
项目更有高度
第六届平湖农业经济洽谈会共签约农业招商引资项目33个,总投资30.18亿元,亿元以上项目有11个……招商引资项目,是每年农洽会上的焦点,因为不仅标榜着平湖农业发展举足轻重的今天,更昭示着平湖农业无限可能的明天。不负众望,今年的农洽会,无论是项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更加出彩、出新、出色,为平湖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一轮的活力。
平湖,自古就有“金平湖”的美誉。光辉灿烂的农业发展史激励着勇猛精进的平湖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斗在“三农”之路上。过去五年,依托农洽会的平台,已累计签约了153个高质量项目,签约总金额158亿元,一大批科技型、创新型、总部型农业项目在平湖落户,乡村全面振兴的潜力也随之不断积蓄、后劲不断增强。
“从第一届农洽会的注重农业项目数量招引,这几年我们逐渐转变为‘量质并举式’招引,既注重量,更看重质。今年的农洽会特色更加明显,突出了共同富裕的主题,招引的农业企业都是和我们的农业产业紧密相连,拥有更高质量的农业技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利强说。今年投资最大的项目是落户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纳高生物科技项目,计划总投资4.5亿元,规划总面积20亩,分三期实施建设,项目计划与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企业和精准营养公司协作,利用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对相关公司所需标的物的成分/营养素生物(DDS)进行超微萃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我们是目前全国唯一、全球第四家具备该技术的公司,能通过技术把生物利用度提高10倍至50倍,前景非常可观。”纳高生物(浙江)有限公司董事李泼介绍说,此次落户平湖,他们非常有信心把项目做大做强。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平湖不仅形成了“浙农服”“浙农补”“善治宝”等一批数字化改革标志性成果,农业数字化发展也不落后。本届农洽会上,就签约了数字农业项目11个,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其中由京东方后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平湖智联植物工厂项目最为瞩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2亿元,计划打造全国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智联植物工厂高新技术示范区,将把人工智能用于农业生产,发展高品质特色农业,促进智慧农业在浙江地区进一步推广。
“今年我们也更加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引进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28个,其中上海9个,持续推动接轨上海向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袁利强说,其中落户独山港镇的浙沪田园星天地项目,由上海石闻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亿元(一期),占地面积13.75万平方米,将以现有的航天科普馆、东郁园林为基础,串珠成链,新建航天种源培育实验室、粮食种源国产化研究基地、种源培育院士工作站、航天蔬菜全产业链项目、航天亲子科普体验等项目,同时完善提升航天科普馆等区块,力争建成中国航天科普旅行目的地、中国第一乡村航天科普旅行研学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4A级景区。
从单向走向多维
转型更有力度
一个农业项目提升一域,一项农业技术造福一片,一项农业服务惠泽一方。
农业,不仅仅是项目,要让农业如泉涌之水,生生不息,关键还是要为其注入源头动力。筑梦“三农”,农创未来。本届的农洽会上,引人注目的不光是招商引资项目,还有内涵丰富、寓意深远的平台战略合作和农业科技项目。
“平湖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但是大部分农业主体存在需求强、技术弱的矛盾,所以我们以农洽会为契机,希望借助有技术、有科研能力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研院校合作的机会,增加平湖农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主体技术水平,推动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袁利强说,本届农洽会他们从单一项目合作走向多维度深化合作,其中平台战略合作为中国水稻研究所—平湖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平湖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平湖市人民政府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战略合作。
平台战略合作内容广泛,涵盖了一二三产、土地综合整治、农业金融服务、农业科创人才等全方位多维度,通过与国家级、省级单位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项目、技术、人才、资金、要素等集聚优势。其中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合作,将依托平湖稻米产业项目建立相应基地推进数字化稻米产业大脑中水稻生长等模型,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成果孵化,将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粮油作物绿色种植示范基地,科技成果的试验区、展示区及“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同时建设适宜的可推广可指导的优质水稻生产技术模型,研发和集成配套绿色、高效、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协助平湖完善品种种植区划、提升稻米品质、强化品牌建设,打造水稻全产业链。
技术是农业的命脉。如何提高农业技术,不仅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纵观本届农洽会上签约的7个农业科技项目,皆聚焦了我市农业产业的短板,与农村收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平湖红爪姜靶向防腐技术研究与腌制品开发示范项目就立足我市农业名产品红爪姜腌制保质期过短等问题,将由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与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合作,通过项目的实施,研究其基本营养组成与含量分析,集成靶向防腐控制技术,开发红爪姜腌制新品3个,完成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1个,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平湖还是浙江浆蜂的发源地之一,平湖意蜂声名远扬,此次签约的平湖意蜂狄斯瓦螨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将在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助力下,通过技术手段,获得杀螨效果更好但对蜜蜂更安全的配方,为平湖养蜂业提供狄斯瓦螨绿色防控技术,支撑蜜蜂授粉服务产业发展。
从抱团走向共富
致富更有深度
“我宣布,平湖市党建统领‘1+8+N’共富体正式启动……”伴随着本届农洽会上一片热烈的掌声,饱含期待的共富体建设正式启动,平湖百姓的共同富裕梦又一次照进现实。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这一点,平湖早已有实践。平湖已连续17年实施“强村工程”,2013年在全省首创“飞地抱团”强村模式,走出一条从1.0版到6.0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经过多年积淀,平湖已是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县市之一。去年,我市所有村经常性收入超过18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64: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4万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全省“两个先行”新目标和嘉兴“两个率先”新使命,平湖也在谋划新的共富路。“今年以来,我们统筹考虑优化生产关系和创新生产力协同,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切入点,创新打造了‘1+8+N’共富体。”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浩说,即培育“1”个市级强村公司,建设“飞地抱团”、农房盘活、众筹经营、乡村劳务、产业联结、土地股份、景区村庄、文明善治等“8”个领域共富体,打造“N”个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村富带民富,线上线下高质高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共富梦,看得见;共富路,很坚定。在农洽会上,8个共富体分别畅谈了自己的共富路径,“飞地抱团”共富体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谋划新建市级“飞地抱团”项目1个、镇级“飞地抱团”项目8个,总投资7.8亿元,助力村集体年增收3800万元;农房盘活共富体将依托农房盘活“十百千”行动,引导农户委托村集体出租闲置农房,打造十个“新乡邻”示范片区、推进百村联动发展、激活千幢农房价值……每一个项目都最大限度挖掘农村资源,每一条路径都最大限度惠及民生,推动农民致富。
多拳出击,精准发力。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N”个共同富裕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呼之欲出。接下来,我市将聚焦当前土地产出效益低、抱团项目统筹数据支撑不足、闲置农房和劳务供需信息不对称等现实问题,开发“飞地抱团”、众筹经营、新乡邻、乡村劳务、产业联结等5个共富子场景,打造“‘抱团富’大脑+应用架构”的强村富民数字化应用大场景,着力盘活土地、农房、资金、劳力等要素资源。通过数据集成处理、数据模型、智能引擎、多维度分析,可视化呈现,形成具有平湖“抱团富”特色的村富带民富增收画像。
共同富裕,始于初心,践于行动。共富体的启动为平湖人民画下了致富的路径,而农洽会上一个个带有“共富”因子的项目,是当前看得见的红利。落户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村船寮综合休闲体项目,将结合美丽乡村精品线成果,利用闲置农房打造水村船寮综合体,农户可以直接从租赁农房中得到收益;平湖红爪姜靶向防腐技术研究与腌制品开发示范项目,将通过产学研转化系列姜制食品,提高当地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也期待有更多强村富民的标志性成果,为平湖百姓带来更实实在在的共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