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本报讯 说起农业、农民,都会想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如今,我市农业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科技与传统农业碰撞融合,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正成为平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拣石、整地、起垄、深耕、精量播种、移栽、叶菜收获等设施种植实现全程机械作业。”在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斗差分站、无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等硬核农机设备大显身手,繁忙“劳作”。日前,在我市举办的全国绿色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班暨“设施日”活动上,我市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蓝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示范接受全国各省农业代表考察观摩,其数字成果值得一窥。
种植模式“新”、生产过程“精”、管控模式“智”……走进绿迹,数字化农业工厂的氛围扑面而来。创新低成本清洁种植模式,绿迹采用沙培、水培、气雾培三大清洁种植模式,在减少病虫害的同时,提高种植效率,实现产品提质增量;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基地依托包括水肥一体化、环境传感器、园区小气象站、北斗高精度差分地面站、植保机器人等农业智能化装备,实时采集环境信息,根据作物生长模型,精准控制大棚生产环境,实现精准施肥;全过程数字化管控,自主研发“农智云”平台,农智云将农业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围绕“人”“事”“物”“钱”进行精细化管理;区块链技术全面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整合基地数字化应用,实现基地内部管理与产供销环节的跨域链通,真正意义上实现全过程留痕式管理……在绿迹数字农业“黑科技”遍布园区,数字技术融入作物生长全过程。
同样的农业“科技范”还体现在佳莓、蓝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在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莓天瀑”在美的同时,利用先进的草莓集中育苗设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既可以用于生产草莓,产量是传统方式的2倍以上,也可以用于草莓苗繁育,产量可以提高10倍;在蓝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日本进口的成套水培设施、集装箱育苗设施、自动洗盘机械等,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为蔬菜生长赋能科技。
绿迹、佳莓、蓝城这些优秀的科技农业公司是我市农业机械化的缩影,近年来,我市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创新机制、数字赋能,全力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和高质量乡村振兴。通过搭建高能级平台、招引高精尖项目、发展特色化产业,把田野变成“聚宝盆”。充分利用农机智慧平台,提供优质农机社会化服务,2021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机械化率达70%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依托“善治宝”“浙农补”“清洁水稻”“智慧农机”等应用模块和技术应用,实现了服务数字化与监控智能精准。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农业数字化、机械化,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浙江省首批“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县市,连续八年获得省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优秀县(市)称号。《粮食生产中农机全程数字化应用》获农业农村部“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未来,我市将继续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上发力,并努力把丰收的成果做大,以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