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大姐为人热情又明事理”“有事就找刘大姐”……说起钟埭街道永兴社区红建花苑的“刘大姐”,居民们纷纷称赞。
有基层工作经验、乐于帮助人,退休后的刘蟾君当起了永兴社区的志愿者。“两年前,社区专门成立了‘刘大姐工作室’,我每周一和周四上午就在这里‘坐诊’,和大家伙说道说道。”刘蟾君说。前几日,工作室里便来了一位70岁左右的陆姓阿姨,火急火燎来找刘大姐寻求帮助。刘大姐请她坐下来慢慢说,连日来高温酷暑,家家户户都开上了空调,本是在家享受凉意的时候,但是只要隔壁的租户一开空调,陆阿姨家就开始了“噪音”模式。原来隔壁租户将空调的外机直接架在窗外的防盗窗上,只要一开机,空调外机带动不锈钢的防盗窗振动和发出噪音,吵得陆阿姨连着好几日都睡不着觉,严重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刘大姐了解情况后立即来到陆阿姨家楼下查看,当天就与对门房东电话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刘大姐多次电话沟通后,对门房东终于同意进行调解,表示将尽快与租户联系改进。没过两天,当刘大姐再次来到陆阿姨家,看到隔壁租户的空调外机被安置在外墙的架子上,得到陆阿姨满意的回复后,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这段时间的奔波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类似的调解几乎每周都会发生,刘大姐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满满当当的案例,家里来料加工声音太大、垃圾落地影响环境卫生……不管大事小事,刘大姐都会帮着调解,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时间内刘大姐解决了近百件事项。红建花苑社区拥有常驻人口一万多,其中有不少是外来租客,社区管理难,刘大姐的帮忙也给社区的治理缓解了不少压力。刘大姐除了日常“坐诊”外,还会到处走走看看,回访一下之前调解的居民,查看小区的环境卫生。
调解矛盾、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大家想象中这么简单。“咱给老百姓做调解,说的话要让大家信服,所以我每天都要学习。”刘蟾君说。每天坐公交车往返于家里和红建花苑社区,晚上总要阅读《民法典》再看会调解节目做做功课,周边同龄的朋友总说她不懂得享受。但在刘大姐看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自己身体好,就可以一直做下去。疫情暴发时期,平时搭乘的公交车停运,热心的刘大姐也不愿在家休息,报名参加了自己所在小区的志愿者,帮忙做核酸时的引导工作。
■记者 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