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深1度 经济创新

累计兑现惠企政策45.7亿元、整体兑现率达到88.4%——

政策之力焕发企业发展活力

■记者 胡佳英 金睿敏 摄影 王 强

核心提示:春天,对企业来说,本该是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的黄金期。可今年,平湖一家家企业经历本土疫情,生产一度按下“暂停键”,愣是将春天过成了“寒冬”。

复工复产之后,本是该加快补仓、加快出货。可面对周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企业再次遭遇“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的两难境地。

企业生产难吗?难!可再难也难不住政企合力、攻坚克难的决心。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全面顶格、能出尽出、精准高效”要求,全面落实施一揽子稳经济助企帮扶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助企帮扶百日攻坚行动,全力以政策的“实”和“效”推动经济的“稳”和“进”。今年上半年,我市累计兑现各类惠企政策45.7亿元、整体兑现率达到88.4%。

政策之快:

跑出兑现“加速度”

“感受太明显了!以往我们企业想要申请资金补助,先要自己提交纸质申请,然后由开发区初审,再报给相关部门联审,最后还有财政部门符合性审查,整套流程下来最起码一个月,但现在对已经明确奖补对象和金额的事项,我们企业无需自己申报,经信局会提前将企业信息发放在惠企平台,我们坐在办公室,在电脑平台上一键确认,资金就会主动到账。”令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企专员潘怡霞欣喜不已的操作流程就是我市今年新出台的“免报即得”新模式。

流程“瘦身”,服务“加速”。为解决政策落实之“慢”的问题,今年2月以来,我市首次探索“免报即得”资金兑现新模式,在“快”字上狠下功夫。通过惠企政策直通车平台,对《平湖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若干政策意见》《平湖市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平湖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的453条政策进行了拆解上线,实现了所有政策在线可查找、可申报、可兑付,并为其中部分政策配置了免申报流程。“我们通过迭代资金线上审批机制,建立奖补项目‘白名单’,将以往‘企业先报,政府再审’优化为‘部门内审,企业确认’,企业申请奖励资金到账的时间也从原先的1个月以上,最短可缩减到24小时内直达,不仅简化了财政资助流程,也极大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不用报、资金直接到”的梦想已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照进了现实。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补助15万元、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补助50万元、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补助30万元、年度销售规模奖补助10万元、智能化技改补助20.84万元……从今年3月到7月,短短四个月时间,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得125.84万元的资金补助,“流程的简化使得这笔奖励比往年早了许多,在疫情的冲击下,这笔资金补助就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加快资金周转助了一臂之力。之后我们会将这笔补助资金更多地投放在产品的研发创新中,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此次新模式的“受益者”,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会计武花路表示,今年公司预计产值能达12亿元,同比增加15%以上。

数据“线上跑”、审核“线上走”、资金“线上转”,企业“零材料”、部门“零审批”、人员“零次跑”……如今,“免报即得”新模式正在以最快速度、最简便的方式,让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目前,我市已先后梳理形成三批共659个“免报即得”直兑项目,惠及企业616家,兑现奖补资金10180.75万元。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将企业需求放在心上、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切实纾企业之困,解就业之难。

综合体建设运营获政策奖励

长城汽车带动平湖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

政策之密: 撑起惠企“保护伞”

企业稳,才能发展稳、发展兴。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对市场波动感受最直接、最敏感。今年以来,面对各类影响,平湖企业遭遇重重挑战。越是困难越要向前。今年以来,我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梳理汇总惠企政策,从减税降费等政策,到涉及资金兑现的上级政策,再到平湖本土出台的有关政策,一条条政策落地有声,一笔笔资金精准注入,激发了企业坚决克服疫情影响的战斗力,也激起了企业坚守实体、稳住生产的驱动力,而这也是平湖促进经济企稳回升的最根本力量。

“这笔资金是对我们公司机床生产的肯定,今后我们将生产更精密、更优质的机床。”今年平湖复工复产伊始,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东雷就收到了一张总计122.6万元的抗疫情惠企政策兑付单,其中100万元是对公司产品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的奖励。

“今年我们公司预计产值能达到5亿元,是去年的2倍多。”虽然疫情造成客观影响,但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晓虹还是表明了公司今年产值要翻一番的决心。3月底,伊控动力因开展数字化改造、获得嘉兴市级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等获得了120万元的奖励。

“政府的奖励资金,我们将用于导入一些用于治具生产的加工设备。”4月初,日本电产理德机器装置(浙江)有限公司获得了约100万元的政府惠企政策兑现资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加藤穣道出了这笔资金的使用计划,决定将这笔到账的资金返回至生产中。

从机床产业到汽车产业,从外资企业到内资企业,从工业到服务业,今年,我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嘉兴市决策部署,积极执行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平湖市抗疫情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意见》11条、《关于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惠企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意见》20条、《平湖市扶持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24条等平湖本土的一揽子稳经济助企帮扶政策措施,为平湖企业织密了“政策网”,涉及产业方方面面、惠及企业内内外外,进一步推动平湖企业向上发展、向好发展。

为将一项项政策落到点子上、一笔笔资金送到关键处,平湖还开展了“千名干部助千企”精准服务活动,建立了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联挂亿元以上企业,镇街道领导及网格员联挂其余规上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工作机制,形成“一企一策”帮扶机制,确保企业及时享受到相关扶持政策,全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渡过难关。今年预计全年将兑现各类政策资金约51.6亿元,其中执行上级政策43.4亿元、平湖本级政策8.2亿元。截至6月底,已累计兑现各类惠企政策45.7亿元、整体兑现率达到88.4%,其中执行上级政策39.3亿元、平湖本级政策6.4亿元。

政策之实:

守护核心“发展力”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板块生产提速

省级新产品鉴定奖励4万元、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奖励30万元;汽车零部件综合体运行经费奖励100万元,综合体建设运营单位租金奖励169.12万元……从企业到综合体,从万元到百万元,一笔笔科发资金的到账,为疫情防控期间遭受损失的企业注入了一剂剂“强心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越是困难,越不能冷落创新,越不能寒了科创企业的心。”市科技局综合科科长潘国浩的这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为了让我市科创企业贷款“无忧”,“贷”动创新。今年,我市新出台了《平湖市科创企业贷款支持实施办法》,对原科技支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主要从金融机构准入、支持对象、支持额度、审批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发挥金融手段在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作用。

新办法落地,影响几何?“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我们对科创贷款的支持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除继续保留原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军人才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支持外,这次的新办法还将‘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列为支持对象,让更多的企业受惠。”潘国浩说,截至目前,全市纳入支持名单企业已有近1000家。

支持名单相应增加,科创贷款额度“加码”赋能。“这次我们还将单个企业最高贷款额度从原先的3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000万元,用‘真金白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潘国浩说,贷款额度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历年来我市科创金融贷款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进行的精准化布局。“整个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都充分征求了不同类型科技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参考周边县市支持限额情况,确保将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潘国浩补充道。

政策之实在于创新,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下实下活金融机构这颗“棋子”,我市通过简化程序的方式,全面提升金融机构覆盖范围。调整审核工作机制后,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市先后有21家金融机构踊跃提交准入申请,有意开展科创金融工作,为我市科技企业扩大融资渠道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新办法还对贷款种类、利率、年限和风险补偿金业务流程等方面予以明确,为政策实施指明方向。

用好新办法这根“指挥棒”,激发更多科技创新动能。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科创金融新政推广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使用率,让科创贷款这一普惠性政策成为激活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有效利器,成为守护创新的核心“发展力”。

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

“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送政策、送服务

2022-07-08 累计兑现惠企政策45.7亿元、整体兑现率达到88.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47786.html 1 3 政策之力焕发企业发展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