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夏至后进入伏天,气温逐渐升高,加之暑期来临,很多孩子喜欢游泳、戏水,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季。如何守护青少年,为他们撑起防溺水保护伞,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避免溺水悲剧发生?遇到溺水应该怎么办?发生溺水可能性比较高的地点有哪些?关于溺水存在哪些误区?我市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国家应急救援员何红海就大众关心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解答。
如何避免溺水悲剧发生?何红海表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要时刻做好安全教育普及和责任监护工作,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正常情况下,家长应全程陪同孩子一起去正规游泳馆,并让孩子在视线范围之内,保证危险发生后第一时间救助;特殊原因不能陪同的情况下,家长要做好“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要做好未成年人安全引导工作,教育学生做好“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遇到溺水应该怎么办?溺水救援主要分为自救和救助溺水者两种情况。自救时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身体下沉时,可配合脚打水动作将手掌向下压水;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需冷静沉着应对,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慌乱,第一时间大声呼叫寻找大人帮忙;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救援,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特别提示,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一旦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或手拉手救援,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
发生溺水可能性比较高的地点有哪些?关于溺水存在哪些误区?平湖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多而密,农村因建筑施工未填平的深沟和深坑很容易积水,成为安全隐患;有些水库、河道底泥土松软,人容易陷入泥沼无法动弹。“有些人因为对小区环境熟悉,就放松警惕,殊不知小区河道也是事故多发地。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实际上,在游泳馆溺水或是会游泳者发生事故的例子也数不胜数。”何红海提醒道,疏忽和不重视也是溺水事故多发的一大原因。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溺水后,会选择将孩子倒挂在背上,来回奔跑,以此达到控水的目的。实际上“奔跑倒背控水”的做法并不科学,这种错误的方式反而极有可能延误4分钟的最佳抢救时间。
危险往往隐藏在身边,很多事故都发生在悄无声息中,广大未成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家长和学校也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
■记者 荣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