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雨婷 通讯员 马君君 徐佳丽
本报讯 垃圾丢了之后去了哪里?垃圾处理的流程是怎么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辖区广大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助力“城乡秀美”工程建设和“美丽城镇”创建,近日新埭镇推出了垃圾分类研学线路,将环保课堂从学校搬到了现实生活中,让孩子们通过听、看、做等沉浸式体验,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处置全过程,更自觉地践行垃圾分类,发挥“小手拉大手”的效果,带动家庭一起做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
垃圾分类研学线路聚焦场景式研学,主要分为源头分类投放、科普宣教、末端处置三个研学站点。第一站源头分类投放站设在融创臻园,该站点自启用定时定点智能分类投放设备以来,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强、分类准确率高。在这里,将介绍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站的各项功能和CJ-3122管理模式,更直观地了解垃圾桶的颜色和标志标识,正确辨别垃圾类别,让孩子们感受到垃圾分类也能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专职劝导员检查劝导、居民分类投放的全过程。
第二站科普宣教点为新埭镇垃圾分类展示厅,这里是市民朋友和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宣教基地,展示厅融合了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游戏互动、资源再生等功能,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及互动性于一体的综合展馆,共分为“垃圾围城”“垃圾风暴”“垃圾革命”“垃圾重生”四个部分。
第三站末端处置站是新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这里是平湖市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回收量最大的资源回收利用中心。中心包括废旧商品分拣中心和大件园林垃圾综合处置点。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由分拣区、打包区、暂存区组成,在分拣中心现场,学生们可以认识各种分拣设施,观摩废纸、废塑料等七大类可回收物的分拣情况,通过建生闪收智慧数据管理平台了解到各类可回收物的日常回收量、回收价格等具体信息。在大件园林垃圾综合处置点,孩子们可以看到环境整治、家庭装修、绿化修剪中产生的大件和园林垃圾经过大型破碎机破碎至15厘米至30厘米,这些木料木屑会出售给生物颗粒燃料公司作为燃料棒的原材料使用,让孩子们对再生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暑假到了,孩子们也可以通过此次机会去打卡,通过研学,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各个处置环节,学习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