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耕地保护有了“田长制”。记者从日前印发的我市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中了解到,全市范围内将推行市、镇、村三级田长制,将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我们村一共是分成了四个地块,我是其中一块的耕地保护巡查员。我们主要就是保证耕地不被滥用,及时发现、制止、报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现在这块地挺‘省心’的。”新仓镇友联村耕地保护巡查员叶天伟说。多年来,叶天伟一直负责着友联村耕地保护巡查工作,而“耕地保护巡查员”是他刚接到的职务,这份职务的职责就明确的规定在此次《实施意见》中——耕地保护巡查员每周至少一次巡查。
有了明确的规定,叶天伟干起来就更加有目标了。以往对于耕地巡查次数没有明确规定,像叶天伟那样跑得勤一点的并不多。有了明确的工作规定,巡查员们自然而然地严格按照部署,每周都会跑到负责的土地上看一看。跑得更频繁了,耕地的一土一寸也就守得更牢了。
像叶天伟这样的耕地保护巡查员属“村级田长”范围内,也是我市三级田长制的最基层一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是耕地保护新机制的最显著特点。截至目前,我市已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田长人员,共有4名市级田长、32名镇级田长、74名村级田长和235名村级巡查员。市县乡村行政主要负责人分别为辖区内耕地保护各级田长,对本辖区耕地保护工作负总责,详细规定三级田长主要职责,各级田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扎实推动各项耕地保护工作。
有了各级田长,如何保证田长做到用心护田?《实施方案》还明确规定了“田长考核制度”和“田长督察制度”,坚持奖惩并举。市级田长制办公室对全市“田长制”执行情况、下级田长履职情况等进行督导检查,通过日常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督促工作落实。田长制履职情况与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耕地保护以奖代补资金发放挂钩。耕地保护情况与工作绩效挂钩,对工作突出的表扬奖励,对严重失职的约谈问责。
“对于‘田长制’的工作推进,我们2020年就有做过相关部署,此次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将地块属性从‘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到‘耕地’,还将‘党政同责’纳入到全面推进工作的基本原则中。通过强化党政同责,建立市、镇、村分级管理和逐级负责的属地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保护目标,进一步压实了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和耕地保护科副科长郑晓红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饭碗田”选好“监护人”,才能切实稳固粮食基本盘。有了《实施目标》,郑晓红也对“田长制”工作的下一步计划信心满满。“接下去,我们将成立市级田长办公室以及镇级田长办公室,更好地对辖区耕地负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
■记者 黄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