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徐晓雯
通讯员 范依蔚 李叶瑾
近年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一系列工作不断得到推进和深化,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监管缺位等“顽疾”依旧存在。“沉疴”须下“猛药”,今年3月1日,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在杭州召开,我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大会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探索启动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高辨识度的“平湖路径”并以“全域赋权”“全域挂牌”“全程保障”三个“首个”领跑嘉兴自主开展县(市)。
“从确立领导体系到成立工作专班,从制订行动方案到快速落实行动,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为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系统建设创造了经验价值。当然,要做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非一日之功,我们将继续高效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落地,全面助力改革工作取得新实效。”市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综合执法指导办主任许铉说。
精准赋权
有效提升基层执法能力
日前,有群众举报称,新仓镇塘坊街有人野蛮施工,从楼上将建筑垃圾随意抛下,导致周边商户无法正常经营,并威胁到居民人身安全。市综合行政执法队新仓中队联合综合管理队随即赶往现场,当场发现有工人正从二楼窗口向楼下不断抛撒砖块、瓦片等建筑垃圾,现场扬尘较大。执法队员立即制止了上述违法行为,并责令现场施工人员对建筑垃圾进行清理,落实降尘抑尘措施。同时,根据《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条规定,对此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这是新仓中队开出的从建筑物向外抛撒垃圾首张罚单,也是我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成果的一次具体展示。
记者了解到,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召开后,我市第一时间筹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并多次与各相关部门及镇街道就如何做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召开工作推进会。同时,聚焦因地制宜,探索“平湖模式”,最终从深化执法权责、执法架构、监管覆盖、执法闭环、数字赋能、监督考评等六个方面,制定出台了《平湖市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率先确定总计118项乡镇赋权清单,于4月29日正式发布公告,在全域8个镇街道赋权实施。据介绍,赋权后综合执法首月赋权事项案件数达747起,占总案件数的95%。与赋权前相比,案量比(综合行政执法普通程序案件占本地案件总数<公安除外>)较前四个月提高15%,较去年更是提高了34%。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率先完成了所有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挂牌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层执法体系,打通了基层执法的“最后一公里”。赋权实施以来,镇街道执法领域投诉处置率提高52%,处置速度提升57%。“改革前,即使镇街道发现问题,也只能移交部门等待处置;而今,8个镇街道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队,可以自己协调执法力量及时处置,有效解决有责无权等问题,大大提升了基层执法能力。”市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综合执法指导办副主任沈卫民说。
数字赋能
科技助力城市智慧管理
“这些渣土出自哪里,要运到哪里?”“对建筑渣土准运条件是否有所了解?”……前不久,新埭镇“一体化智能办案中心”正式启用,市综合行政执法队新埭中队2名执法队员在办案询问室对案件当事人进行询问调查,该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并能即时将案件办理情况反馈至平湖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大数据平台上,方便该局执法队员在后台了解案件办理进程,查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提高办案质效。
新埭镇作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先行乡镇,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引领,依托“大综合一体化”不断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具体落实。6月9日,该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大楼办案中心、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据介绍,该中心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还设有3个办案询问室,询问室内皆设有监控设备,可以对询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此外,一体化办案中心还设置有案件受理中心、案件办理中心、案件审理中心、案卷管理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执法装备管理中心等场所,能够实现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一站式全流程办理。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不仅实现了与市综合执法局的办案联动,还打破了新埭镇市场监管与综合执法两幢大楼间的“一墙之隔”,加快推进“一体化智能办案中心”建设,实现了一个院子里的“一体办公”。
“‘一体化办案中心’的启用,从源头上解决了执法力量资源相对分散、办案专业化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执法办案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为实现‘一窗受理’‘一键指令’‘一站办结’的平湖路径探索出了办案新模式。我们将全面运用大综合一体化办案中心开展案件办理,进一步推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新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与此同时,新埭镇还按照“数据一本账、驾驶一张图、预警一张网、调度一盘棋”的理念,以“大综合”为体系架构、“一体化”为运行机制、“数字化”为实现路径,打造富有辖区特色的“城镇大脑”。积极构建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现了一个平台管监管、一个号码管受理、一个APP管服务、一个网格管治理。以“互联网+监管”系统为核心,建立起“管罚衔接板块”“案件分析板块”,拓展智慧执法线上监管,实现了执法监管一体化、执法办案规范化、执法监督精准化。此外,依托“民情码2.0”,创新网格集成,将全镇11个村社区743个微网格进一步集成为12大治理单元,实现了巡查触角的全域覆盖。
制度赋责
全面保障“一支队伍管执法”
近期,我市率先出台了12项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专属保障制度,是浙江省首个围绕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专门制定保障制度的县市。
据介绍,该套制度的制定从执法、队伍、人员三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效能、规范队伍、保障权益、强化履职为着力点,以“一支队伍管执法”的需求为导向,探索“平湖路径”。为保障执法工作有序进行,先后制定了《“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协调指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平湖市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协作制度(试行)》《关于推进市镇(街道)“监管一件事”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执法不公等问题。同时,以打造平湖特色正规化队伍为目标,从党建引领、队伍管理、执法行为、执法水平、执法方式、工作制度、软硬件设施几方面出发,细化规范化标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队伍形象,加强执法保障,展示队伍面貌。
在此基础上,从市、镇两级不同需求出发,还特别推出包含执纪问责、干部考核等内容的12项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的专属保障制度和行刑衔接、案件移交、考核办法、指导办工作规则等4项市级层面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形成了“以办案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将办案成效与执法队员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相挂钩,激发队员干事热情,提升基层办案主动性,压实基层执法监管。这些举措实施以来,镇街道平均每天办案10件以上,人均办案数同比上升60%以上。
“12项专属保障制度的出台,为加快构建职责更清晰、队伍更精简、协同更高效、机制更健全、行为更规范、监督更有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凝聚监管执法合力,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坚实保障。”许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