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睿敏
【核心提示】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6月16日下午,市政协围绕“加强和改进学校晚托服务 巩固和扩大‘双减’政策成果”主题,召开“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市政协主席何健、副主席许静,秘书长唐卫华出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戴建忠应邀参加。
前期,由市政协副主席许静牵头成立课题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实地视察、个别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晚托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会上,与会人员结合我市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晚托服务开展现状,就把握晚托服务定位、创新晚托服务模式、统筹社会服务力量、健全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现场回应。
深入调研现“新风景”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晚托服务,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既是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还是当前助力共同富裕、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
近年来,为更好地满足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家长课后服务需求,切实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到实处,我市先行先试,早在2018年就启动试点课后晚托服务。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市第一时间制订实施方案并在全市层面推进,全市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以丰富课后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在强化作业指导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优化、拓展课后晚托服务,相继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全市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已提供“5+2”课后服务(即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本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课后服务共计47070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总人数的95.84%。
有调查研究,才会有最“接地气”的发言权。“我们调研组共发放了37159份调查问卷,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比例的75.5%。调查结果显示,愿意让自己孩子参加课后服务的占93.92%,对学校开展的课后托管服务不满意的占比只有0.71%,一高一低两项数据深刻地印证了晚托服务工程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是一项得民心的工程……”市政协教科文史委主任屠保林针对前期调研结果作详细汇报。
专题调研组认为,虽然我市教育系统今年在晚托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不断变化,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日益加重,学校课后晚托服务也逐渐暴露出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政府层面,服务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在学校层面,适应晚托服务的全科型、艺术类、技能类教师偏少,制约了拓展性课程的开展;因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晚托服务会导致教师上班时间过长、职业负担过重、家庭负担加重,使得学校的正常教研活动较难开展;城乡学校间晚托服务拓展性课程存在不平衡;教师弹性工作制度实施难度大。在家长层面,存在家长对学校晚托认识有误和家长对学生监管责任感减弱等问题。在学生层面,因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容易对学校和校园生活产生厌倦情绪,心理问题有所增多。
晚托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合成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为此,专题调研组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教师编制的调配、课后晚托经费的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议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关爱,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班工作制度,及时统筹,给予教师相应的补助,另一方面要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购买服务、聘请外教,充分利用社会公共空间,积极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魄;建议针对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学校既要积极开展学生喜爱的兴趣课程,又要加强心理辅导,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建议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告家长书等渠道,加大晚托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晚托服务的思想认识。此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做法,深入推进我市晚托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专题协商出“新点子”
在当天的专题协商会上,市委编办根据我市目前教职工编制数情况以及编制动态调整情况作详细说明,编办提出,今年计划进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和绩效评估工作,通过跨学校、跨学段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切实解决城乡中小学发展不平衡问题;对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按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或调剂教职工编制。
“除了让非遗、艺术、体育、图书等文化内容进校园,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场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延展,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晚托课程……”市文旅局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开辟出一条助力“双减”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团市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目光投放在“双减”志愿服务建设上,通过整合有文艺、科技、体育等专长的青联委员、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建课外志愿讲师队伍,配合教育局、各学校积极参与课后晚托服务工作。同时,还将联合教育局、妇联等多方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以青少年在“双减”氛围下的文化需求为导向,筹备各式各样的体验课程并适时融入课后晚托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此外,团市委还将积极拓展服务阵地,以各级“青年之家”为核心,搭建起助力“双减”志愿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服务项目。
“随着晚托服务的开展,学生的晚餐标准和质量也变得至关重要,建议教育部门要督促各所开展晚自修的学校,认真梳理学生在校进行晚餐可能碰到的问题,适度提高食堂人员的加班薪酬,精心安排学生晚餐菜谱,确保实施课后服务后,学生晚餐能供得上,学生能吃得好。”市科协则独辟蹊径,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饮食方面。此外,市科协还从加大体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服务晚托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晚托服务工作,老师的备课时间、行政管理时间都受到了一定挤压,在做好学校晚托服务的同时,应该如何保障学校正常的教研活动……”在听取了相关部门的介绍后,市政协委员、专题调研组成员邢伟围绕如何平衡学校主责主业和晚托服务之间的关系率先作协商发言,激发了全场协商热情。
市政协委员、专题调研组成员俞军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邢伟委员提出的问题作了更为详细的阐释,“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工作创改、思想变化经常需要全体教师大会来进行引导、梳理和调整,但由于‘5+2’晚托服务工作,原先我们学校每周一下班后召开的全校教师大会和深度教研活动都已取消,所以对学校管理层面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同时,虽然将线下教研活动改成线上,弥补了晚托服务带来的时间不足等问题,但脱离面对面的交流,教研效果也会打上折扣。”除此之外,俞军还针对我市晚托服务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拓展覆盖面有限等问题,就下一步做好晚托服务工作表示,要从育人目标出发,在“质”上下功夫,学校要练好“内功”,创新“1+X”的分段式晚托服务新模式,分时段、分年级开展课后晚托服务,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课后“好时光”。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不能因学校地域位置、资源配置的不同而使得孩子的教育公平得不到保障,市政协委员、专题调研组成员徐政炜就将目光聚焦在城乡差异和中小学拓展课程安排不均衡上。他建议要进一步开展普惠性的拓展课程,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晚托服务的利好;要加大对课后服务保障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引进第三方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要加强考核评价,将教师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工作目标的重要举措,“双减”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整个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何开展教育,如何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如何让教育有的放矢?市政协委员、专题调研组成员祝敏锐针对晚托服务带来的教师压力大、非主学科课程少、拓展课程覆盖面窄等问题,建议将全市文体类教师进行统筹安排,把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进行跨校流转,让更多的孩子有实际的获得感;建议利用本地大学资源,鼓励大学生进校实习,进一步弥补师资不足等问题。
成果转化谋“新天地”
在听取专题调研汇报和协商讨论意见后,许静副主席认为,课后晚托服务是一项很好的民心工程。她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整合部门、社会机构资源,兼顾普惠和特长,多形式、多途径保障学生课后晚托服务、课后实践活动等;二是进一步强化对教师的关爱,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通过开展健康心理讲座和加强学校职工之家建设、安排弹性工作,减轻教师压力;三是进一步强化工作宣传,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探索沉浸式体验,推动家长正确认识、积极参与到学校晚托服务之中。
在当天的专题协商会上,戴建忠副市长表示,将认真梳理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收采纳并抓好落实。他强调,要完善课后服务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双减”工作的政策,并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要提高晚托服务的质量,抓好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有机结合、基础服务与拓展服务有机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有机结合;要做好运行保障,优化调整资金奖励模式,对工作量、教学质量等进行监督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何健主席对我市学校晚托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他指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晚托服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广泛汇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共识,统筹助推“双减”工作落地生效;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保障,通过增加经费、人员等多元化保障投入,优化晚托服务布局、结构和质量,切实解决学校和教师的担忧和顾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的优秀经验,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将好的机制固化推广,全面提升晚托服务的整体水平,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