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农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记 者 杨昊玥

通讯员 倪 颖

本报讯 近日,浙江东郁广陈果业有限公司设施种植部门经理马新远种植的芝麻菜在人工模拟环境下长势良好,获得了初步成功。在这之前,他在集装箱里播下芝麻菜的种子,并用计算机控制温度、光线、肥料、水,甚至二氧化碳浓度等。马新远用的这项高科技农业技术,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正是他所掌握的这些新技术,和他对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愿景,让他在荷兰学成回国后毅然走上了农业高科技生产之路……长势良好的芝麻菜背后是人才的科研心血,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喜悦。

近年来,我市加码出台人才新政,不断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引进提供良好条件。用好政策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我市积极培育本土人才,用良好的发展环境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

乡村振兴,引入人才是基础。2017年,浙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广陈镇成立了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准备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急需一批掌握高科技的人才。东郁集团也瞅准这个契机,于2019年把“植物工厂”项目落户到广陈镇,马新远也随之来到这里。目前,东郁集团已聚合了国际领先的百个优质植物新品种,涵盖景观乔木、花卉浆果、果蔬叶菜等不同种类。最近,他正在小型集装箱里开展新一轮实验,将新机制与蔬菜相结合,利用一种新型可降解材料种植培育奶白菜、芥末菜、罗勒等蔬菜植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加强,马新远的同事皮姆,就是从荷兰引进的农业工程师,他还是省级认证的海外工程师。

乡村振兴,留住人才是保障。2018年底,作为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李东亮趁着农开区大力发展农业的浪潮,创办了平湖市千瑞翔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播种、喷洒农药、施肥等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为农户解决了用工难,实现了农药减量,保护了水源和生态。人才要想留得住,不仅为人才搭建大胆干事的“平台”,还要为人才夯实安心追梦圆梦的“后台”。据李东亮介绍,农开区不仅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在资金上给予补贴,还通过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其与农业部门、农户加强沟通,推广无人机植保服务。同时,企业还与政府合作打造粮食全产业链项目,为乡村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和相关农作物检测数据,引导农户种植,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达成帮农促富的目的,共绘共同富裕新图景。

乡村振兴,用好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推动乡村振兴,首先就需要抓住人才,让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和人才自我价值提高的共赢局面。浙江旭之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莉,本着对农业的热爱,选择来到曹桥扎根农业生产一线。为打破农户自产自销、销路单一的瓶颈,帮助农户卖货增收,王海莉积极联合孔家堰村集体和曹桥供销社成立了“堰上人家”农产品上行平台,不仅解决了农户销售薄弱的难题,还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实现农产品增产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同时,王海莉还利用自身所学所长,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农业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种植养殖农户的农业技术水平,农户可以将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实现持续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农业人才,奋斗在新时代的农村,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共同致富。他们正在用汗水和努力浇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2022-06-2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42175.html 1 3 农业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