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李周杰传授剪纸技艺
孩子们体验非遗项目“九彩龙”
圆作技艺传承人陈青华为子女讲解圆作技巧
钹子书传承人王伟良为徒弟徐春燕进行指导
竹编艺人用高超技艺将竹子编成各种动物
■文/摄 王 强
西瓜灯、平湖派琵琶、“当湖十局”……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延续着几代人的生命记忆,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而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湛的技艺和匠心的精神,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他们就是——非遗传承人。
2002年,我市成立了浙北地区第一家非遗保护机构,经过20年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7项、嘉兴市级41项、平湖市级200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名录体系,并且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位,其中省级以上7人。他们之中有精雕细琢的西瓜灯传承人,也有素手拈弦的平湖派琵琶传承人,还有娓娓道来的钹子书传承人……这些活跃在平湖各个镇街道的非遗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而在许许多多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在跟非遗的一次次接触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走进了非遗文化,也逐渐成为非遗文化的追随者,进而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的实践中来,使非遗更加充满活力。
“当湖十局”围棋公园举办了多次比赛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平湖糟蛋传承人潘弟观用老技艺制作糟蛋
群众积极参与非遗体验活动
非遗传承人沈伯仁展示刻瓜灯
平湖派琵琶传承人黎庆慧在平湖派琵琶训练基地为学生们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