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付良
本报讯 昨天,笔者走进位于新埭镇鱼圻塘村的千岁农庄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在葡萄棚里疏果。今年72岁的张桂宝告诉笔者,自己已在农庄工作了10多年,随着这几年农庄的不断转型,自己的收入也从当初的每月不到2000元,涨到了目前的近3000元,能在家门口轻松挣钱,想想就高兴。
创办于2012年的千岁农庄共有140多亩的土地,发展之初以种植葡萄、蟠桃等果树为主,品种也比较单一,收入平平。2013年,中央倡导发展家庭农场,农庄申请注册了家庭农场,开始探索“农场+基地+市场”的发展模式,并不断调整经营结构,通过引进种植小番茄、火龙果、槜李等果品,打造四季瓜果“产业链”。目前,农庄已基本实现了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小番茄,现在已基本采摘完成,接下来槜李要上市了,槜李采摘完后,葡萄接着就要上来,还有火龙果也可以采摘。大概7月底8月头蟠桃成熟,而火龙果的采摘期相对比较长一点,从7月中旬一直可延续到12月份。”千岁农庄负责人王中书说。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后,千岁农庄又投资500多万元进行了景区化改造,并先后推出了烧烤、野米饭、农事体验等项目,探索农旅融合型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集果蔬采摘、休闲垂钓、游乐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观光游农业园,吸引了不少游客。
“从前年开始,我们转变了经营理念,在农旅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这几年做下来效益应该相对比原来单一的种植要好得多,这几年游客也一直在增加,今年由于疫情稍微少了一点。” 王中书说。
而在嘉兴水月湾农庄,樱桃、枇杷刚刚落市,黄桃、葡萄又迎来了采摘期。农庄负责人陆永其告诉笔者,农庄共有200亩的果园,种植有早桃、猕猴桃、水晶梨、火龙果、杨梅等数十种精品果品。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农庄积极开拓烧烤、野米饭、露营等休闲娱乐项目,打造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并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尽管这几年受到了疫情影响,农庄去年的农旅收入还是达到了250万元。
据了解,新埭镇是我市首批省级果蔬特色农业强镇。这几年,该镇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推进瓜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批富有农村韵味的农业产业基地。不少农业基地依托初步形成的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新业态,还推出了“农家乐”“采摘游”等,实现了从“果园”到“乐园”的转变,不仅催热了乡村旅游,也有效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我们平时基地的管理人员与员工在20人左右,水果收获时节季节性用工的时候,临时从外面请来的也比较多,这几年,我们光发放当地务工人员的工资就超过了100万元。” 水月湾农庄负责人陆永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