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声声”不息接地气

■通讯员 谢付良

今年以来,新埭镇通过“云”上喇叭,地上广播,“上”天入“地”,全覆盖、广领域开展反诈宣传,最大程度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耳边、刻在群众心里,辖区内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4.26%,群众损失同比下降32.2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诈骗新手段层出不穷,更加复杂隐蔽;而当前网民群体不断扩大,遍布城乡各年龄群体,他们的反诈意识和甄别能力不尽一致,给打击治理增加了难度。面对多发高发态势的电信网络诈骗,我们的反诈宣传工作也需要创新手段,接地气、聚人气。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看到反诈宣传条幅,如“网络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刷单有风险,求职需谨慎”。这样的宣传言简意赅、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而新埭镇的喇叭里,运用通俗易懂的反诈小段子,同样引人入胜。这些情节都是派出所结合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本地发生的典型案例,运用AI技术或者邀请宣传员一起录制的反诈“身边故事”。相对于传统的宣传文案,这种以真实人物和地点为要素的“案例”式宣传,更接地气、更能发挥警示作用。

可以说,在网络诈骗比较猖獗的背景下,任何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都可以探索尝试。举例式宣传增加了传播度和关注度,使人过目不忘。鲜活的身边被骗事例更能提升警示度和影响力,让人们少些侥幸心理,多点警惕性,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程度。

当然,反诈宣传要接地气,方式可以更加多元、更加精准。各地要在善于利用广播、短视频、微信等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反诈骗知识传播广度的同时,紧盯农村薄弱环节、重点人群,可以选聘热心的村、社干部或暑假返乡学生作为反诈宣传员,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的实际相结合,根据群众的学识、年龄等情况,通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清电信诈骗真相,着力提高他们的反诈骗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发动网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动员大家都能主动参与到反诈中来,营造人人参与反诈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创新方式和手段,通过多形式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声声入耳、时时入心、家家知晓、人人明白,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群众防诈骗的能力定会提高,百姓的“钱袋子”也一定会更安全。

2022-06-1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39243.html 1 3 “声声”不息接地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