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旭东 通讯员 沈金金
本报讯 6月10日上午,独山港区A7、A8、B27、B28、D1、D2、D3泊位通过省口岸办、杭州海关、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浙江海事局的联合验收,正式获得对外启用资质。
作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深水良港,我市始终高度重视独山港口岸的开发建设。随着本次7个泊位对外启用通过验收,我市独山港区对外启用泊位已达15个,对外开放码头数量翻一番。2021年,独山港区货物吞吐量5096.18万吨,同比增长29.53%,占整个嘉兴港货物吞吐量的40.16%。其中外贸吞吐量392.25万吨,同比增长25.44%。同时,独山港区作为平湖市临港经济发展主阵地贡献了625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增长极。
此次新对外开放的口岸中,独山港区A7、A8LNG码头主要装卸货种为液化天然气,是浙江嘉兴(平湖)LNG应急调峰储运站项目的专用码头。该项目为中型规模的LNG接收站,是杭嘉湖地区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泊位对外启用后,将打通嘉兴地区进口天然气运输通道,实现多气源供应,在上游资源紧张限供停供时,可作为自主气源天然气供应保障。“项目总投资24亿元,设计年周转100万吨液化天然气,将有效推动区域清洁能源发展。据测算,每100万吨液化天然气可替代240多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多万吨。”浙江杭嘉鑫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松强说。
浙江嘉兴港物流有限公司码头主要开展散杂货装卸、仓储、堆存、运输、综合物流等业务。年设计通过能力232万吨的B27、B28泊位对外启用及后期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所的实施,将充分发挥独山港区的区位优势,打通嘉兴地区进境粮食运输通道,填补嘉兴港进口粮食空白,结合海河联运优势,辐射港口腹地经济,确保周边粮食安全。
浙江海港独山港务有限公司码头是浙北地区最大的专业化煤炭公用码头,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河联运项目。D1、D2、D3泊位对外启用后,将有效缓解外贸煤炭船舶滞港时间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进口煤炭运输通道顺畅。同时利用海河联运输模式,促进港区专业化发展和上下游供应需求链有效整合。“去年我们公司的煤炭吞吐量达到了2636万吨,新泊位的对外启用将加大我们的货物吞吐能力,预计今年煤炭吞吐量将超过3000万吨。”浙江海港独山港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本次7个泊位的对外启用,将有效打通我市进口天然气、粮食、煤炭运输通道,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港口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市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金南翼浙江“第一站” 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