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_今日平湖报版:

广陈坚持传承发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倪 颖

本报讯 “学习了钹子书的唱法、知识,现在对钹子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这项文化。”夏联华是广陈镇农业经济发展办的工作人员,今年5月份,广陈镇钹子书技能第二期青年培训班开班,她就踊跃报了名。每周一堂课认真学习着钹子书,如今已经将钹子书的相关知识学了个遍,并且开始了学唱过程。

“此次我们参与学习的有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学校教师,也有农家乐餐厅、文化工作室老板娘等,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员。”夏联华说,6月11日非遗日的成果展示上,她还将与其他几名学员一起登台演出,用实际行动展示广陈曲艺事业的传承发展,展示非遗文化钹子书的魅力,鼓励更多的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文化。

此次钹子书技能青年培训是广陈镇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又一实践。广陈镇是第一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遗项目平湖钹子书的发源地。拥有钹子书、黄酒酿造、葫芦雕刻、肖氏皮肤科、沈氏妇科等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广陈镇注重非遗文化的传承。“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团队培养。前期镇里已经有钹子书学习的学生团体、老年团体,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文艺演出,去年开始我们又组织开展了青年培训班,带动更多青年人参与到这份传承中。”广陈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黄益说,此外也通过在辖区内中小学、景区建设专业阵地,精品节目的创编等形式广泛地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同时,在平时的文艺活动、春泥计划中,融入土布制作等非遗项目,更好地推广弘扬非遗文化。

近年来,广陈镇更是通过旅游将非遗名片擦得更亮。“我们依托‘旅游+’,将非遗项目融入到景区建设中,真正地让非遗‘活’起来。”黄益说,在明月山塘景区,广陈镇挖掘了紫色非遗研学路线,将钹子书馆、葫芦奇妙屋、黄酒馆等非遗研学点串点成线,通过学唱钹子书、手绘葫芦、参观黄酒酿造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入学习非遗文化,主动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针对往来游客,广陈镇还发布了非遗旅游路线,在山塘景区,游客可以观看钹子书艺术团专演,通过钹子书作品了解乡村旅游风光,通过让自主学习简单的敲击、演唱,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在美郁花园农场,游客可以体验非遗文化尺糕制作,让游客感受舌尖上的传统文化,味蕾里的非遗传承。同时,依托浙沪毗邻的地区优势,与廊下镇在传统节日联合开展文化活动,将非遗文化体验纳入其中,丰富活动内涵,展现非遗魅力。

“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打响非遗品牌,同时继续深挖文旅农资源,发展‘非遗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体验式旅游’的乡村振兴品牌。”黄益说,希望在将非遗资源与景区建设的融合中,让平湖钹子书、平湖老酒、葫芦、土布等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

2022-06-1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38237.html 1 3 广陈坚持传承发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