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故事

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的抗疫“坚兵”

——记“浙江好人·‘疫’线面孔”王良平

■记者 杨昊玥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在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的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与坚守。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兵”,每一位核酸检测检验人,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用专业的技术、敬业的精神,精准地筛查出一个个潜伏的危机。被评为“浙江好人·‘疫’线面孔”的王良平就是其中的一员。

2022年3月12日,平湖市核酸检测基地启用,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良平受命成为基地现场负责人。疫情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就在基地成立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3日,我市出现新冠病毒首例阳性感染者。从那一刻起,王良平便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用初心和行动践行着医护人员的职责和共产党员的誓言。

争分夺秒战病毒

从接到新冠疫情防控任务那一刻起,王良平当机立断,带领核酸检测团队成为了抗疫“坚兵”,开始了与新冠病毒的较量。自3月12日踏入基地起,王良平连续13天战斗在核酸检测第一线,几乎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日均睡眠时间仅2到3个小时。“核酸检测快一点,疫情控制就快一点。”王良平说,那时虽然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可总感觉有股力量在支撑自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良平所付出的,基地的队员们看在眼里,也暗暗努力。

标本接收、加样处理、试剂调配、上机分析……每一步都不容马虎。队员们在狭小的空间里高负荷工作,穿上防护服一待就是近8个小时。厚厚的防护服下,疲惫的身体一直在坚持着,衣服已经被汗液浸透,防护面具在脸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可手中的工作还在继续。他们克服频繁的日夜颠倒,克服不能按时吃饭、去卫生间等种种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就是为了能多处理一些标本,早一些出结果。队员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直面病毒,坚韧而又默默地战斗在一线,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用他们的努力换来疫情的精准有效控制!

人人都说王良平是“拼命三娘”,正是在这种拼劲的感染下,队员们都铆足了劲,克服各种困难,无一人请假、无一人休息,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加快核酸检测速度。往往完成当天的标本检测已是次日凌晨三四点钟,有时甚至是早上七八点钟,而新一天的标本又在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大家抱团作战,每天都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检测任务,并创下一天完成核酸检测27万人次的纪录。而这样的纪录,仍在被自我刷新。“日均班次检测人员15名左右,最新纪录是一天32万人次。”王良平自豪地说。

在核酸检测基地这个特殊战场上,核酸检测团队不惧不退,争分夺秒,未曾有过丝毫抱怨,完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样本检测,默默地为疫情防控筑牢一道严密的“防护网”,用实际行动为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团队核心显担当

“3·13”疫情突发,王良平临危受命,紧急牵头调配全市PCR检测人员,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急团队,统一进行重新培训。对调配过来的70余名队员的情况一一进行排摸,根据队员们的年龄、工作内容、实操经验等进行工作岗位的合理安排,老少搭配,男女搭配,不断优化团队配置,使整个团队井井有条地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经过人员的合理调配,工作流程的优化改进,平湖市核酸检测基地的日检测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检验人员不足、核酸检测工作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王良平还要牵头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迅速判断、精准检测、及时上报,是PCR实验室疫情防控的“铁律”。王良平每天除了处理好核酸检测团队的排班、后勤协调外,她还要对核酸检测的每个环节进行督导检查。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她还要进入实验室,把控核酸检测的全流程,及时发现并反馈解决发现的问题,优化检测流程,提升实验室的产能,高效完成全市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为疫情防控赢取时间。

其实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加班加点就成为了王良平的工作常态。医院PCR实验室的筹备与建设、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科室人员的培训等,她始终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科室里,同事们义无反顾报名参加核酸检测基地应急队;基地里,应急队员们无惧无畏,不喊苦不叫累默默坚持;医院里,大家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作为科主任,作为核酸检测基地负责人,我更是责无旁贷。”王良平说,“虽然大家都很累,但当所有标本检测结果都是阴性的时候,我们满身的疲惫都是值得的。”

“抗击疫情,用生命守护生命”,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王良平与她的检测团队不负“为生命站岗”的庄重承诺,以超乎寻常的勇气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为全市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贡献了专业力量。

2022-06-09 ——记“浙江好人·‘疫’线面孔”王良平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37818.html 1 3 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的抗疫“坚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