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民政之窗

山徐浜的传说

地名故事

钟埭街道大力村(原城北乡双桥村)有个地名叫山徐浜,据2013年《平湖市地名志》记载,山徐浜是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有山姓和徐姓居住过而得名。

其实,现在居住在山徐浜的20多户村民,有陈姓、李姓、王姓,就是没有一户是山姓和徐姓的。虽然这个地方没有山姓和徐姓,但山徐浜的地名却从古到今在当地百姓中代代相传。民间传说山姓、徐姓两大家族曾迁居此地。那么,山徐浜究竟有没有山姓和徐姓?如果有过山姓和徐姓,他们后来又到哪里去了?过去的历史没有记载,找不到任何依据,但山徐浜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至今当地的村民说起来还津津有味。

相传很久以前,山徐浜是一个十分荒凉的地方,天然的河道成山字形,浜后有近千亩田地十分肥沃。不知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先后来了两个大家族到这个地方落户,一户姓山,一户姓徐,山姓家族选择在浜东首置宅,徐姓家族选择在浜中心造屋。虽然两大家族不是同姓,也不是从同一个地方同时来落户的,但两大家族十分友好,邻里常来常往、和谐共处,逐渐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新中国成立后就有了“山徐浜”的地方名称。山徐浜后的近千亩田地在山姓和徐姓家族的辛勤耕作下,养育了他们一代又一代后人,山姓和徐姓家族靠自己的勤奋也逐渐积累起一笔财富。后来,他们在山徐浜造起深院大宅,宅内建起花园,俨然成为两大望族。直到解放后,山徐浜还有一处老宅俗称“总墙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有一天,山姓族长到徐姓族长家里串门,意识到两大家族的后人有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迹象,怕这百年基业有一天会被毁,两个族长都一筹莫展。山姓族长说,自己年事已高,承上一代族长给予的重任,带领族内后人继承大业、勤俭持家,总算有点业绩,但是现在耕种的那一方田地虽然肥沃,因离河太远,用水排水都不通畅,碰到旱涝年份,解决不了田里庄稼的旱涝问题。老族长担心以后的下一代这样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风调雨顺之年还可有收成,如果碰到旱涝年份怎么办。徐姓族长则认为,后代必须人丁兴旺,方能传承百年基业。两人最后商量决定,在生前各自立一遗嘱告示后人,让后人领悟其中的奥秘。

不久,山姓族长去世。继任的族长为老族长办完丧事后发现,老族长留下一竹简遗嘱:“后人谨记,离井一百步,祖传七缸金、八缸银。”就在山姓老族长去世不久,徐姓老族长也撒手人寰,新任族长在悲痛之余拿出老族长留下的遗嘱:“盼后代人丁兴旺,祖传七缸金、八缸银,爷父子十个送上门。”

两位新任族长各自拿着本族老族长的遗嘱,大门不出,闭门谢客,仔细揣摩老族长遗嘱的用意。一个多月后,山姓新族长经过冥思苦索,似乎悟出一点老族长的用意,他召集族中男儿,说了老族长的遗嘱,族中男儿一听“离井一百步,祖传七缸金、八缸银”,都认为这下可以发财了。大家都支持新族长带领族人在离井一百步的地方寻找七缸金、八缸银。

就这样,山徐浜的山姓家族在族长带领下组织族中劳力天天在离井一百步地方掘土找金访银,整整挖了一年多,把离那口井一百步地方的泥底都掘出来,形成一个大池塘,但还是没有找到七缸金、八缸银。第二年,刚巧碰到天灾大旱,大池塘储存的水方便了农田灌溉,这一年不少人家田里庄稼因大旱而颗粒无收,而山徐浜山姓家族的田里则喜获丰收,山姓家族的后人终于领悟到老族长遗嘱的本意,袋里金用得完,手里金用不完,所谓的祖传“七缸金、八缸银”则是老族长交给后人勤奋劳动的一个激励智慧。直到新中国成立初,山徐浜的田野中还有当地人称的“小池潭”,长年有水。20世纪70年代,小池潭里还放养了鱼苗,最大的鲢鱼养到10多公斤,小池潭还培育过河蚌、珍珠,可见这个人工开掘的池潭与山姓家族找七缸金、八缸银的传说是真有关系的。

而徐姓新族长也似乎悟出老族长的用意,召集族中男男女女,希望多子多孙,谁家有爷父子十个,则能得到祖传七缸金、八缸银。不过,徐姓家族始终没有一家达到爷父子十个人,所谓的七缸金、八缸银也只是一纸空文。

后来那句“离井一百步,祖传七缸金、八缸银”传到一帮强盗耳里,这帮强盗以为山徐浜的山姓和徐姓真的找到七缸金、八缸银,就趁着一个漆黑的夜晚入村抢劫。山姓和徐姓家族得知消息后纷纷四处逃窜,从此不知去向。所以,现在的山徐浜已没有山姓和徐姓,倒是离山徐浜两里地属于同一个村的周家浜有姓山的,三四湾里有姓徐的,这两家山姓和徐姓与山徐浜原来的山姓和徐姓是否有关系,有待查考。

2022-03-31 地名故事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17907.html 1 3 山徐浜的传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