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小学306班 陆逸欣
一截短短的木头铅笔、一身破烂的囚服、一个仰望蓝天的瘦小背影……这是一个和我年龄一般大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宋振中,也是众多爷爷奶奶口中的“小萝卜头”。在他仅有8个月大的时候,就和父母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了监狱。他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生活了整整8年,直到牺牲的那一天都没有踏出过高墙半步。
亲爱的“小萝卜头”弟弟,你一直渴望上学,我想带你来我们的学校学习。让我们一起翻开语文课本学习古诗,一起在数学课上开动脑筋,一起跟着科学老师做奇妙的科学实验,一起拿起画笔描绘美好未来……你再也不用舍不得那截铅笔,再也不怕没人教你知识,再也不用躲起来偷偷学习。
亲爱的“小萝卜头”弟弟,你一直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带你去我最喜欢的公园走走,让我们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让风筝飞上高高的天空,让笑声回荡在公园的每一个角落……你再也不用望着小小的窗户幻想外面的世界。
亲爱的“小萝卜头”弟弟,感谢你在狱中帮共产党传递消息,感谢千千万万名像你一样的烈士,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着。亲爱的“小萝卜头”弟弟,新中国1949年就成立了,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亲爱的“小萝卜头”弟弟,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
■城关中学807班 张楚萌
“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想奏出属于我的音乐旋律并不容易。第一次看到古筝时,我便梦想有一天能坐在它跟前,用指尖轻弹,让那芙蓉泣露之音袅袅而出。可是——
“要不还是换首曲子吧?你今天回去想想,明天咱们再定。”老师犹豫了一下,神色不太满意。我无言地点了点头,开始整理东西。窗外,飘着淅沥的小雨, 天空灰蒙蒙的一片。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的波澜依然回荡,无法平息。学习古筝六年有余,曾苦练指法,也苦学乐理,但遇到《蕉窗夜雨》,练了两周,我的演奏依然不能让老师点头称许。不论我如何下功夫练习,总是无法充分表达那份乡愁,我既焦躁又茫然。
考级的日期越来越近了,七级的曲子大多都不简单,我在练习中的情感表达上还有许多不足。班级内的其他同学已经开始忙着备考期末了,我还能挤出时间和精力来把它练好吗?会不会曲子没练好,又影响了期末考试的成绩。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一句。古人学诗如此,那我现在学筝呢?连喜欢的事情都不能坚持,还能做成其他事吗?克服了内心的犹豫,我决定全力一搏。我暗自思忖,一味地练习技法似乎效果不佳,是否能另辟蹊径来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呢?
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边备考,一边练习,并注意体悟文人墨客的感情,注意寻找生活中的感悟。当我读李白《春思》中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体会到盼妇思夫伤悲切,一曲秦桑“泪万行”的情感;当我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时,眼前浮现出一个游子蹒跚行路的情景;当我读余光中的《乡愁》,会细细品味思念祖国、亲人的赤子情怀……渐渐地,我明白了原来每一首或易或难的曲子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加深了我对思念情愫曲子的认识。
“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当再次练习起《蕉窗夜雨》时,心中不再去顾虑那复杂的节奏、高难度的技巧,而是想象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随着旋律时而低沉深厚,时而婉转、清澈,泛音、打圆、近撮、花指、柱外刮奏,每一个技巧后都倾注一份感情。筝曲如行云流水般从我的指尖流淌而出……直至最后的抬指、收音。
彩虹在天际浮现,那是经历了暴风雨洗礼的印记;青春旋律奏响,那是梦想、坚持与拼搏的和音。青春的旋律需要我们自己去拨动、去敲击、去擂响。在谱写青春旋律时,不断成长,感悟各种各样的情怀,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就在这一刻,我捕捉到了藏在音乐浪花中那份答卷的真谛。
鹰先生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毓秀小学510班 居杨韵汐
鹰出生在最高的山巅上,它发誓长大后要成为飞得最高的鹰,它要成为鹰中的勇士。
长大离巢后,鹰偶然飞过一座繁华城市的上空,顶着凌厉的强风,肚中饥饿的它锁定了阴暗巷子中一只翻找垃圾桶的老鼠,只见它犹如一架威猛的战斗机一般呼啸着从空中俯冲而下,在老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锋利的爪子已经将它狠狠地钉在了地面上。
皮毛油光锃亮的胖老鼠瑟瑟发抖地乞求道:“勇猛的鹰勇士,请你放过可怜的我吧,这里有比我更好吃的美食。”
听到老鼠称呼它为勇士,鹰很得意,心中暗暗道:难道我的威名已经传播到了这里吗?
受到老鼠的蛊惑,鹰第一次吃到了汉堡——香脆的面包散发着浓郁的油脂味,鲜嫩多汁的鸡肉包裹着浓厚甜腻的沙拉酱,汉堡的美味彷佛为鹰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美妙的滋味让它回味无穷。于是鹰跟着老鼠在巷子的垃圾桶里大快朵颐,直到吃得再也吃不下为止。
为了美食,鹰决定在城市里住下来。在这里,它认识了流浪猫——猫小姐嘴里叼着香肠,迈着优雅的步伐为它带路。它们一起来到了一间堆满纸箱的废弃屋子,猫小姐几口吃掉香肠,舔了舔爪子,慢条斯理道:“城市里到处都是住的地方,还没有人类来打扰。这些纸箱不比那些枯枝舒服?住在屋子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你就随便找个箱子住吧。”于是它们成了邻居,鹰再也不住在高处了,虽然那里能俯瞰世界,但是这里的纸箱住着更舒服。
鹰还认识了流浪狗阿黄,它腆着大肚子,整个身体胖得好像一根长了四条腿的“香肠”,它得意地放下嘴里的肉骨头,伸出舌头舔了舔嘴角的肉沫,眉开眼笑道:“城市里就是舒服,翻个跟头打个滚,人类就给肉吃。瞧瞧,这还是块肉骨头,上面有不少肉呢!”于是鹰跟着阿黄天天吃肉骨头。
就这样过了不久,鹰勇士胖得好像一只老母鸡一般,摆弄着身体一摇三晃地出了门。作为一只城市鹰,它的羽毛油光锃亮,头上高高竖起的羽毛也梳理得一丝不苟,迈着优雅的步子,扑棱着翅膀道:“请称呼我为鹰先生。”
养小飞鸡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119班 曹小北
我听说,芦丁鸡是世界上最小的鸡,但芦丁鸡的鸡蛋却非常好吃。所以,这个假期我要养鸡捡鸡蛋吃。妈妈同意了我的决定,给我买了八只芦丁鸡,还买了芦丁鸡饲养箱。这个饲养箱需要自己组装,我和爸爸妈妈就看着说明书一起给芦丁鸡做了一个漂亮的饲养箱,里面放了发酵床、饲料盆、喝水盆,还有三个漂亮的鸡窝呢!
八只芦丁鸡接到家的时候,我很兴奋,它们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天天给芦丁鸡们喂青菜、喂面包虫,翻发酵床。我每天观察饲养箱的温度、湿度,因为芦丁鸡是热带鸡,它们在27摄氏度左右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很舒服。它们每天在饲养箱里蹦来蹦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有一天,我给芦丁鸡翻垫料的时候,突然,一只芦丁鸡趁我不注意,一下子飞了出来!我赶紧大叫:“爸爸妈妈快来呀!一只芦丁鸡飞走了!”爸爸妈妈赶紧从房间里冲出来。爸爸焦急地问:“芦丁鸡飞哪儿啦?我来抓它。”“在那儿!在酒柜上!”我指着站在酒柜上的芦丁鸡给爸爸看。爸爸快速伸出手,抓向芦丁鸡,但是芦丁鸡的速度比爸爸快多了,它一下子飞了起来,都飞到天花板上去了,差点撞到屋顶上的灯,爸爸赶紧去抓它,但是芦丁鸡飞得太快了,爸爸总是抓不住。芦丁鸡满屋子乱飞,家里的狗满屋子乱叫,真是鸡飞狗跳!最后,爸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抓住了芦丁鸡。这次逃跑事件让我发现芦丁鸡太能飞了,所以我决定叫它们小飞鸡!
养小飞鸡是假期里最有趣的一件事。
指导老师 俞 琴
■我的航天梦 黄姑实验学校506班 张嘉怡
指导老师 沈健华
心儿怦怦跳
■百花小学育才路校区604班 贾明哲
“镇定,一定要镇定,不就是上台说两句台词,再抬抬担架嘛?我一定可以的!”我在台下不断给自己打气。可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万一演砸了,同学们一定会笑话的。
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我不断按照老师教的办法做着深呼吸,可我发现这根本不管用!越是这样做,心里就越会有一万个“万一”:万一我忘记台词了,万一我突然笑场了,万一我提前上场了,万一……
“下面请欣赏六四班为我们带来的情景剧《“疫”不容辞》!”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主持人的声音。啊,怎么这么快?我在心中暗自惊叹。
第一幕是《请战书》,表现的是武汉疫情发生后,金平湖的医护工作者请战出征的情景。这一幕的时间很短,接下来就轮到我和其他几位同学上场了,我马上调整好状态,和同学登上了舞台。我参与的第二幕主要表现了医务工作者在武汉前线与病毒赛跑、抢救病人的过程。
首先出场的是“圣护士”:“我们已经连续做了三场手术了,终于可以休息一下啦。”
为了体现出大家连续作战的疲惫状态,大家表演了一系列放松的动作:有的人在伸懒腰,有的人在喝水,还有的人在互相推背揉肩。
“张主任”马上说道:“现在病人越来越多了,你们都说说自己患者的情况吧!”
轮到我发言了,我颤颤巍巍地把话筒举到嘴边,紧张地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我先说吧,我那病人整天咳血,状态很是不好,不知道他能不能坚持下去?”。
话音刚落,“赵医生”的手机铃声响了,电话那头说,有一个病人突然呼吸急促,于是我们再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护过程中。
天呐,可算是完成了我人生第一次的舞台表演!
换场后,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哎哟,差点忘了,结尾还有一个手势舞!我赶紧在脑海中“复盘”了一下,不然就要在台上出丑了,那一定很丢人。还好,一切顺利,最后大家鞠躬谢幕退场。
回教室的路上,我们都期盼能有一个好成绩。因为相比其他节目,我们的节目题材别具一格,而且大家配合得也很默契。
下课了,我们几个小演员聚在一起讨论我们班的成绩,这时邬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猜我们肯定是前三名。果不其然,我们的成绩是第二名,我也无比地有成就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参加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我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也深切感受到非常时期医护人员的辛苦,更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指导老师 张秋芳
信念的力量
——读《三国演义》有感
■平师附小松风校区205班 姚卓逸
最近几天,我在重温《三国演义》。雄才大略的曹操、宽厚仁义的刘备、忠肝义胆的关羽、智勇双全的赵云……但最让我欣赏的人是信念和才华兼具的诸葛亮。
有人喜欢他的神机妙算,“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无论境遇有多糟,孔明先生都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我更喜欢他的鞠躬尽瘁,为兴复汉室,报答刘备托孤之恩,这是一种悲壮的使命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能深切感受到孔明先生最后关头那种壮志未酬的不甘与无奈。对“信念”二字我也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三国演义》作为小说,虽然把诸葛亮的能力夸张化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喜爱。喜爱他的足智多谋,喜爱他的赤胆忠心,孔明先生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扬英雄之风。就像孔明先生一般,保持一份忠义的信念,积攒满腹的才华,来报效祖国,造福百姓。
指导老师 顾雅方
■书法 杨圣玥 市青少年宫推送
■强国有我 东湖中学806班 沈芯伊
指导老师 徐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