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兰
仿佛疫情来得措手不及,仿佛疫散就在眼前,今天终于可以脱下防护服,摘下N95口罩,只有耳边的勒痕、耳朵被手指碰到后的丝丝微疼,以及每天记录的朋友圈,告诉着我自己曾在防疫一线连轴转了一周。现在回想起这一周的点点滴滴,除了众志成城、温暖守护,还有满满的感动,以及对所有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感激和敬佩,今天写下这段文字,只为记录我们曾勇敢过……
——题记
时光倒回到3月13日下午,东湖社区开始通过“微嘉园”招募党员教师志愿者,我义无反顾填了3月20日,为的是跟学校工作错开,不影响正常教学。但事实上,3月14日疫情突然有了扩散的迹象,我所在的小区被封了。怎么办?既然出不去,不如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志愿者。就这样,当天中午,我马上奔赴一线,因为平时党员教师就挂职在社区,这个站点就成了我的“战场”。
说实话,疫情演练学校开展了很多次,程序我也了然于心,但真的要实战,仍不免有些紧张。特别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第一次有可能与随时转变的“红码”“黄码”正面交锋,又要维持辖区内2000多人正常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简直“压力山大”。幸亏当天的站点点长和医护人员、志愿者都很给力,大家配合十分默契,顺利完成了首次核酸检测任务。当我们收拾好东西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而那个晚上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一直空着肚子连轴转,特别是嘉兴荣军医院的三位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却未喝上一口热汤就得转场。我想也许这就是“嘉”情,愿花开疫散时定要来平相聚,到时咱们促膝言欢,共话“嘉”常!
时间不停往前走,我每天都在我的“战场”上,守护着我的家。我们有了自己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微信群,叫“守湾人”,我们有了学校防疫团队“崇小抗疫志愿者群”,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严防死守,尽力完成各项任务,哪里缺人手就立马顶上。“今天核酸检测样本数量创新高,有1600多份。”“再创新高,1700多了。”“今天1846份!”“突破2000!”……全员核酸检测人数的一天天增长,是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引领,更是一个个“守湾人”和“崇小抗疫志愿者”以及千千万万抗疫者的奋斗成果。我们按户敲门,我们跑楼喊话,我们扫楼到凌晨,每天消杀完又紧紧守着手机,等待第二天的公告。于无声处听惊雷,大风大雨不停歇,每一天都在与时间争数据,都在与病毒划界限。
当然,守护和等待除了艰辛也让我看到了美好的一面。除了嘉兴,绍兴、安吉各地支援力量也汇聚而来,这是大爱,而大爱无疆。同样的,我们当地的“老平湖”饭店也天天在为一线防疫人员送爱心:热腾腾的包子、鹅头颈、粽子……是当地的美食,更是家人的温暖。而御珑湾的业主也是变着法子给我们温暖,除了积极配合防疫,他们一周以来都自觉遵守一米线,对我们开设的绿色通道,对孕妇、婴幼儿、上网课的孩子、子女不在身边需要刷身份证的留守老人、行动不方便人士的照顾毫无怨言,还给我们送来热腾腾的圆团、甜甜的粑粑柑和饼干、狂风暴雨中的暖宝宝、扫楼中的随身包酒精……每天,到站点来的工作人员总会在卸下全副武装后夸我们站点井然有序、配合默契。
与“疫”语,曾经我觉得疫情真的很可怕,但当我连轴工作七天,与平均睡觉不到一小时的社区工作人员,几天几夜不睡觉的医护人员和各类驻扎一线的工作人员共同抗疫时,我才真正发现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志愿者的勇敢与无畏。与“疫”一战,让我发现只要我们平和报本、勇猛精进的平湖人,能够继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疫情就将停止它肆虐的脚步。
一笑姐姐曾说:“人生没有幸不幸福,只有知不知足,温饱无虑是幸事,无病无灾是福泽,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那就让我们春分时节待疫散,赴一场校园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