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黄雨欣 荣怡婷
本报讯 近期全国疫情呈现多地散发态势,伴随着平湖确诊病例的增加,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很多人会在心理或情绪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失眠、焦虑、抑郁等诸多身心不适,而面对种种情况很多人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为此记者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剑梅,她就不同人群“如何有效做好‘心理防疫’工作”给出了几点建议。
对于一线工作人员,奋战一线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做好适当的心理调适,掌握一些宣泄压力情绪的方式很有必要。”陈剑梅说,比如做一些放松运动,或者找自己聊得上话的人说说话,特别是要抽空与家人进行交流,视频、电话、面对面交谈都是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要知道,家人和亲友是一个人精神和心理上最重要的支柱,所以在这个困难时刻,多与家人保持联系尤为重要。
对于居家市民,建议要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妥善安排好疫情期间的生活、工作、学习,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日常要注意饮食和卫生,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在关注疫情变化的同时,可以合理安排运动、家务及其他休闲活动,以保持情绪和身体的活力;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已有资源,发展独属于自己的放松活动,如做美食、“云”养宠物等。利用空闲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听音乐、读书追剧、与家人聊天等,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对于密切接触者,出现紧张、恐慌等情绪是自然反应,不必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尝试理解并接纳自我情绪。陈剑梅建议这类人群要多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的进展,充分认识疫情形势的严峻性,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积极配合防疫措施落实。也可以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科学方法,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
对于疑似病例,建议每天可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可以调整生活状态,保持日常生活规律。如果发觉有不良情绪时,尝试做其他事转移注意力,如听舒缓的音乐,或是以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适宜的运动等释放情绪。还可以利用这次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当然,发现自己有发热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针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还开通了心理咨询平台,市民如果发现有较严重症状,可拨打金平湖心理咨询热线0573-85821899,或是点击“浙里办”金平湖心理健康服务系统进行咨询,有专业医师第一时间为您解心宽。相信在全市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