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华婷婷
本报讯 “绿波起点55-60”“绿波速度45-55”……连日来,在我市主干道的各个路口都装上了“绿色标志”,驾驶员只要根据所显示的速度保持前行,一路绿灯不是梦。
何为“绿波”?“绿波”就是车流以设定好的速度连续通过若干个相邻交叉路口都能获得连续绿灯的信号状态,通过设定路口之间的时间差,实现多辆车连续通过多个路口,达到一路绿灯的效果,提高通行效率。例如“绿波速度45-55”,则意味着汽车驾驶员按照每小时45公里至55公里的速度行驶,就能实现一定路段内绿灯依序亮起,车辆持续通过路口的效果。
近日,记者从平善大道城南路口驾驶车辆一路往南,按照路口所显示的“绿波速度50-55”,保持在此区间速度驾驶,基本可以一路绿灯到达胜利路段。为测试“绿波带”的灵敏性,记者也试着以60码至63码的速度驾驶汽车,在超过绿波速度后便立即碰到了红灯。
“绿波带”,让等待更少,通行更快。市民驾驶汽车出行,如果碰到“绿波起点”标志,从起始路口绿灯进入“绿波带”,按照“绿波”设计时速通行,保持匀速行驶,即可享受一路畅行。途中遇到干扰,造成延误后没有赶上下一个路口的绿灯也不要着急,重新在绿灯起步后,继续按照“绿波”速度行驶,仍然与“绿波”信号周期保持一致,可以继续享受“绿波”畅行。
其实,“绿波带”对于平湖市民早已不是新鲜事。自2015年11月首条绿波带开通以来,到目前全市已建成28条绿波带道路,车辆通行效率提升28.6%,如今将“绿波”标志直接安装在信号灯旁,让驾驶员直观地了解到绿波速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我们也将数字化改革运用到绿波建设中,创新建立智能交通集成管控平台,通过分析辖区内不同时段主要道路流量数据,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案,细化交通管理措施,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市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晓东说道。
每天每时路况不同,信号灯常常需要与后台进行重新配时,为实现交通信号与电子警察数据接口精准同步,市交警大队对全市32个主要路口的812条车道采集的流量数据进行质量诊断、去重、补偿等处理,在确保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为每个路口建立模型,精准掌握路口的车辆运行规律,形成面向工作日、周末、寒暑假、节假日的运行档案。“因为有更加智慧化的交通信号管控,比如早晚高峰车辆多,而其余时间车辆少,为保持该路段的一路绿灯,我们在后台也会进行最佳配时,让车辆通行效率更高。”王晓东说。根据路口的车流总量、方向流量、车型数量等数据,结合历史规律和实时运行评价,对信号灯的时段划分、控制方式、相位相序、周期长度、绿信比等进行人工智能计算,自动生成基于专家经验的最佳配时方案,并提交至信号配时专员进行审核,由其决策是否要下发,形成路口交通优化的闭环控制,实现“一日一方案”。经测算,设置“绿波带”的路段,高峰期平均空放时间缩短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