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荣怡婷 赵家乐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公布的2021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平湖市创新指数在全省位列第一档次,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47亿元,同比增长32.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72.7%。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市深入实施“联姻高校、发展平湖”的发展战略,以“院地合作”的形式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四新经济”优秀企业;2021年,成为我市明星企业;同年,参与制定的《保护汽车漆面的自修复透明膜》团体标准,经广东省薄膜及设备行业协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作为校地联姻发展战略的受益者,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我们公司从成立之初起就与上海交大流变学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那边偏重学术研究,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这给我们实际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现实研究中,公司如果遇到技术理论难题也会与研究所取得联系。”浙江凯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逢源说,“借脑引智”策略让公司创新研发事业蒸蒸日上。此外,常态化举办人才技术培训和结对活动,更是给了凯阳一个院企深入交流的机会。“我们会定期外聘教授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于逢源说。如今,凯阳已与各大研究院、实验室等签订协议,积极开展产业化研究,生产的织物复合膜、普通TPU薄膜、TPU板材、TPU建筑功能薄膜等多种产品已运用在鞋服、汽车、建筑等各个领域。
在创新研发这条路上,像凯阳一样与院校合作的企业有很多。近年来,我市依托各大院校资源,发挥与大院名校共建研究院的桥梁作用为本地企业保驾护航。针对企业资金困点,以实行院地合作项目专班化推进制度,为院地合作入园企业、项目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对项目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针对企业集聚难点,以加深企业与大院名校合作,建成产业综合平台,以平台吸引资金链,集聚要素链,叠加服务链。通过借“脑”借力、“牵线搭桥”为企业谋取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各大研究院共引进首席科学家1000余名,已研发孵化高新技术项目30项,仅2021年向企业提供人才支持50余次,累计组织实施院地合作项目4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