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晓雯 见习记者 潘慧敏 通讯员 孙堃琦
春风送暖,志愿先行。2月27日,我市万朵鲜花送雷锋暨2022年“三·五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在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东广场正式启动,号召全市志愿者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团市委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相关要求,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着力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通过表彰先进、学习典型等方式,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志愿服务新风尚。如今,平湖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雷锋精神也焕发出新时代的新光彩。
“特别感谢你们的这次防疫消杀行动,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卫生安全了!”我市许多学校的负责人对平湖市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在开学前夕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为确保全市中小学校顺利开学,近期平湖市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在市教育局、团市委的指导下,联合市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助力全市中小学春季开学防疫消杀公益活动”,16名队员分批次对我市40余家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园进行了全面的防疫消杀。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能够为全市中小学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我们也感到非常开心非常有意义。”平湖市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副大队长张卫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成立于2013年7月的平湖市曙光应急救援中心,是由团市委主管的民间救援队伍,也是我市首支由志愿者自发组建的民间公益救援力量。多年来,中心积极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群众无偿提供公益救援服务和防灾减灾宣教等。去年,河南省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副大队长张卫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救援行动,并作为此次救援队的现场队长,带领其他队员奔赴抗灾现场,积极配合当地开展救援抢险工作。4天的救援工作中,曙光救援队共转运分发物资32批,安置转移群众445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和河南省文明委联合发文,表彰了在2021年河南省防汛救灾工作中的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及队员张卫强分别获得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者荣誉。同年12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也联合发布了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和项目奖,曙光应急救援中心也是榜上有名。
近年来,曙光救援中心多次组织队员参加专业救护、消防救援及器材使用培训;与特警、消防部门协同开展训练;积极参加地市级“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实兵演练”;以学校为载体,开展党员领办项目“少年安全自护训练营”和公益创投项目“守护明天益童成长”……这一幕幕,都是曙光应急救援中心以实际行动“让人们从灾难中全身而退”的缩影。
一个好典型
树立志愿服务新标杆
一个村社区 筑起志愿服务高堡垒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道微光,那么社区就是火把,将点点微光汇聚成灿烂光芒。我希望自己继续去做更多实实在在的小事、好事,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把我们社区这块最美志愿服务招牌照得更亮。”来自当湖街道北河溇社区的姜洲鑫用简单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他身为一名社区志愿者的自豪之情。
姜洲鑫提及的最美志愿服务招牌,指的是在去年3月的全国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当湖街道北河溇社区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这也是继我市“尚领剪爱”志愿服务项目获得2018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项目之后,我市再次获得的一项全国性志愿服务荣誉。
而北河溇社区能在众多村社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源于社区一系列扎实的工作。近年来,该社区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以“菜单服务”为方法,促进志愿服务实效化;以“社工+志工”为方式,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以“互助服务”为理念,促进志愿服务全员化,精心打造了“绿管家”“楼管家”等8支志愿服务团队,并先后围绕理论宣讲、文明创建、文体活动、睦邻友好、法律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推出了“三点半学堂”“爱链”“饭管家”等多个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
“想民所想,急民所急,所有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都要以居民的需求为第一要义。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更多便民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湖街道北河溇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说。
同样地,在志愿服务工作“堡垒筑造”上,成绩突出的还有新埭镇鱼圻塘村。近日,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推荐名单出炉,我市新埭镇鱼圻塘村入围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候选名单。据了解,新埭镇鱼圻塘村志愿服务队由老兵爱心接力团、社会组织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组成。其中,以鱼圻塘村老兵爱心接力团最为典型,2020年8月其因“35个爸爸和一个女儿”的故事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这支队伍与党员、退役军人及民兵相结合,已发展志愿服务成员360多人,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次。
“王师傅,您的公益摊位在这里,桌签和‘红马甲’都帮您准备好啦!”在“金平湖·公益集市”便民服务活动中,她忙前跑后、细致入微,关注每一个公益摊位的服务情况;“小姚,在防台防汛志愿服务中,要先注意自己的个人安全,‘志愿汇’中可以领取免费志愿者保险。”在“志愿汇”用户端培训会上,她不厌其烦、耐心讲解,对每个人提出的疑问一一解答……
这个活跃在我市各大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身影,是市志愿者协会的专职社工朱佩丽,今年是她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了。目前,她已累计进行志愿服务837.6小时,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49场,成为平湖志愿者大军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她曾获得嘉兴市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三·五”学雷锋·最美战“疫”人、身边的青年榜样等个人荣誉。其所在协会曾获得平湖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最美战疫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她还获评“志愿汇”首届年度管理大会头雁奖。
作为市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积极组织好每一次公益活动。去年台风“烟花”“灿都”来袭之际,朱佩丽通过“志愿汇”、微信塔群等招募了500余名防台防汛青年志愿者,并组织开展了线上培训,引导志愿者们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灾前、灾中、灾后”志愿服务。与此同时,在今年年初一些地方疫情散发的情况下,协会又第一时间组建了“青年防疫突击队”,并联合其他社会组织一起开展线上“防疫志愿者个人防护技能培训”,对一线防疫志愿者的个人防护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导……这些工作细碎且繁琐,但朱佩丽说,当她看到受帮助的人露出真诚的笑容,看到当代青年冲锋在前为社会分忧解难,就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像朱佩丽这样的志愿者,平湖这座“红色志愿城”的各类暖心志愿服务活动遍地生花,“双减”“文明劝导”“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活动也持续深入开展。如今,我市在“志愿汇”上注册的人数已经从初期的34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8.9万人,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达120万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超617万小时。
一个好项目 擦亮志愿服务金名片
“大爷,您看这是这个礼拜的菜单,今天是排骨烧南瓜,还有紫叶菜……”在当湖街道金家村的一位独居老人家中,青年志愿者张小婷正向老人介绍着当天以及这一周其他的菜式。
吃饱吃好有保障,热饭热菜送到家,得益于市志愿者协会与当湖街道团委联合打造的“把爱装进饭盒里”志愿服务项目。据介绍,早在2019年,志愿者们在走访时发现,辖区内空巢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买菜难做菜也难,常常一碗米饭、一碟咸菜就打发了一顿,而新居民集中的社区暑期还有一群“小候鸟”也因父母忙于工作,无法保证三餐。
该项目的正式启动,为新居民“小候鸟”、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等就餐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无偿送餐服务,解决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吃饭问题。在百花社区,志愿者们依托老年食堂为9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送餐上门;在金家村,志愿者们还通过组织试吃活动,根据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建议确定米饭和菜品;在凤凰社区,志愿者们为“小候鸟”免费送午餐已连续进行了6年,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融入,健康快乐成长。
“真的太谢谢志愿者们了,他们送来的不仅仅是热菜热饭,更是一份爱心啊,我感到非常开心,心里特别暖。”金家村的一位独居老人捧着热乎乎的饭菜激动地说。
“能够参与到这个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让老人、孩子都能吃上热菜热饭,我感到非常高兴。接下来,我也会尽己所能,继续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努力用爱将这饭盒装得满满当当。”青年志愿者张小婷这样表示。
通过“小切口”去作“大奉献”,用“微项目”支撑“大幸福”。如今,“把爱装进饭盒里”已经成为我市志愿服务项目的一张“金名片”。2020年,该项目还在由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