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十年调解促“和谐” 化解矛盾“怡”人心

■记者 金睿敏

本报讯 “老周,你有啥委屈,和我说!”“小汪,你先别哭,听我慢慢和你分析。”“小朱,你放心,你叫我一声‘郑大姐’,我肯定是公平公正的,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十年如一日的为民调解,让“郑大姐”的名声早已家喻户晓。

“我在社区干了16年,社区工作非常繁杂和琐碎,总有数不清的家长里短,邻里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矛盾多种多样却又不尽相同,其中婚姻家庭矛盾尤为突出。”2011年,退休后第一年,郑玲玲就成立了平湖第一个社工机构——和谐家庭社工事务所,专注婚姻调解。

谁料到,和谐家庭社工事务所一开张,郑玲玲就遇到了棘手的难题。2011年6月,小汪和小李结婚半年后,小汪被诊断患有重病,小李在妻子小汪生病期间非但未尽到丈夫之责,反而将病重的小汪两次告上法庭要求离婚。其实,小汪并不反对离婚,只是丈夫的态度让她心寒,不愿意以这种方式结束他们的婚姻。郑玲玲了解到双方的诉求后,多次上门进行调解和劝说,通过提供法律帮助、调解协议离婚和离婚后的心理调适,使得这长达两年的离婚纠纷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两个家庭又重新回到了各自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给了郑玲玲继续向前的信心。常言道:“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2012年7月,郑玲玲又在婚姻登记处设立了一个“婚姻加油站”,主动担任婚姻“修复师”,对前来想要离婚的夫妻进行现场调解,争取将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拼圆”。“其实很多夫妻都是因为缺少沟通而渐行渐远,一个离婚案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更会牵涉到两个甚至更多个家庭,因此婚姻矛盾调解十分有必要。”郑玲玲坦言道。

但郑玲玲的调解服务并不止步于此,2013年,“郑大姐工作室”正式成立,2016年,“心怡社工服务中心”也开始“开门接客”。“‘怡’的下面是‘口’,只有一颗心和一张嘴相互协同,才能让被调解者心服口服。”郑玲玲向记者解释道。至今,“郑大姐工作室”已调解案例1000余起,成功率高达80%,案例包括邻里纠纷、情感纠纷、婚姻纠纷、家庭纠纷等,她撰写的19个调解案例更是曾在全国社工杂志刊登,还在全国社会工作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报告。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工、志愿者加入进来,郑玲玲的服务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于是她将服务内容进一步延伸,还致力于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截至去年,总计开展公益服务130余次,志愿者结对走访服务总计达920余次;开展大型活动42次,累计受益人数8400余人次。

10年的调解工作,让郑玲玲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浙江省社会工作领军人物、浙江省“战疫群英”优秀个人、浙江省最美志愿服务工作者……但她却总是谦逊而又坚定地说:“能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就是一点微小的星光,但当所有的志愿者聚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团火,到时就能温暖平湖整座城。今年我66岁了,只要我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2022-03-0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08704.html 1 3 十年调解促“和谐” 化解矛盾“怡”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