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倪 颖
本报讯 近日,浙江首个共富共享新型电力系统在我市投入运营,这标志着“绿色共富、低碳共享”的理念照进了现实。
走进位于农开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的东郁果业,记者看到,这里的农作物采用了高密度全光谱植物培育技术,幼苗生长不依靠太阳,全部由灯光照射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这种工厂式育苗的发展理念较为先进,虽然投产后一直作为示范项目,但用能成本居高不下使其难以推广。
为解决这一难题,农开区与供电部门合作,投资打造了一套一体化“氢光储充”新型智慧能源系统,并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调配、协同控制功能,结合农业园碳捕集、碳封存技术,每年按照植物碳汇量、外购碳量和现有光伏电量折算实现总碳汇量330吨,实现农业园“低碳”到“负碳”的跃变。根据测算,一期工程每年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34.6万千瓦时,相当于实现减碳170.6吨。“如此一来,现代农业主体和企业不仅享受了清洁能源产生的电能,还享受了氢能、光伏、储能、充电桩建设红利,在满足企业用电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用电成本。”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许建军说。
“我们利用光伏发电提供清洁能源,再利用储能设备有效存储和使用这些电量,帮助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电动汽车快充站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氢能作为后备电源,通过热交换器将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0%。而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相当于一个‘智慧大脑’,可以实现智能调配、协同控制功能。”国网平湖供电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刘胜利说,这样的模式,还将区域内受同样问题困扰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化零为整”,形成集中能源托管的“低碳”运营模式,将清洁能源通过数字化手段统一集中高效调配,打造出全省首家具有代表性的低碳“微能源网”,通过村集体参与项目运营的方式,以产业带动村庄,助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