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论苑

打造“浙农服”新平台 推动为农服务数字化转型

■ 市农合联(供销社) 戚红炳

一、实践探索:为农服务数字化平台从1.0极速迭代到3.0

平湖是毛主席批示的“新仓经验”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改革先行地。近年来,市农合联(供销社)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主动扛责、锐意担当,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建成全国首个县域数字农合联“浙农服”平台,打造农业生产、产品供销、信用惠农“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为农服务应用场景,为农业的产、供、销提供全周期、全天候服务,一站式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找资金、办保险等问题,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贡献了供销智慧和力量。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事业提出了要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的新战略要求和目标选择。为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市农合联(供销社)在“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农业服务面临的服务供需信息不匹配、服务要素协同难、需求响应及时难、小农服务覆盖难等难点痛点,搭乘数字化改革的东风,以数字化助力为农服务平台、服务模式、服务机制创新,加快推动为农服务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1.0版:金服在线 为农服务数字化转型缘起于解决我市农药购买实名制和农废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起初,我市农药实名制购买采用亮证形式,信息依靠人工录入,导致了实名制登记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不强,信息监管滞后。农废回收还停留在开证明、记台账、按手印的阶段,带来农废回收台账多、散、乱,核对工作量大,数据统计不及时,群众回收手续繁琐等问题。2019年6月,市农合联(供销社)启动“金服在线”平台建设,为农药实名制和农废回收工作寻找更有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8月,在新仓、广陈两镇部署试用“人脸识别”一体机。根据用户反馈完成多次优化后开始全市推广,同时围绕智慧农资体系构建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线上版的基础框架,于9月全平台正式上线。至此,“浙农服”1.0版本诞生。至2020年7月,全市78家农资门店和农资服务企业全部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并投入使用,实现农资进货、销售、使用、回收闭环管理。

“金服在线”平台上线试用后,得到了多方好评,平台使用频率高,大量数据涌进,同时农户、农业企业、涉农部门对平台寄予更高的期望。如何在生产资料高频使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向生产过程上下游延伸,更加有效地使用数据、融合业务、做好服务,成为摆在市农合联(供销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数字化转型2.0版:数字农合联 2020年1月,围绕推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为农服务协同,市农合联(供销社)数字化建设专班开展深入调研,决定在“金服在线”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数字赋能,实现农合联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数字化转型,迭代开发2.0版——县域数字农合联。2月,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农产品保供问题,市农合联(供销社)在领受市政府保供任务后,不到三天时间,争分夺秒开发的数字农合联掌上应用“金平湖鲜到家”小程序正式上线,上线后28分钟内有效接单100单,8小时达到当日最高限单,营业额突破6万元。全品类、全自营、全链条、全保障、全天候、全覆盖的“六全”零接触配送模式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掌上应用的开发,开始了数字农合联建设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的延伸。

“数字农合联”聚焦“三位一体”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主要从农业服务的需求侧出发,以“金平湖”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以农合联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着眼于建立农业数字化、标准化体系,实现对“金平湖”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管理与服务,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基础管理、农资、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产品集散、农业金融、产业农合联七大子系统以及相对应的标准体系与安全体系等应用系统,提高对金平湖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管理和监控能力,为决策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数字农合联”对农业生产、农资、农产品物流、农产品销售、农业金融、产业农合联等方面的大数据进行采集、整编、入库、分类,并与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大数据平台进行交互,与其他相关企业的数据端口进行对接,形成“数字农合联”平台的大数据支撑,并通过搭建农资、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产品集散、农业金融和产业农合联等平台子系统形成用户交互界面,以大屏展示等可视化形式,达成业务及数据统计分析展示,让用户真正享受到农业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数字化转型3.0版:浙农服 为贯彻2021年2月召开的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市农合联(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切口,以深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为改革主线,围绕“为农服务”这一件事,集成协同生产、供销、信用、政策、监管等农业服务内容、产品、信息、资源,并在省、嘉兴市供销社支持下,将“数字农合联”迭代升级为“浙农服”,谋求在农业服务供给侧、需求侧一体两面同时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各类为农服务资源不断向平台集聚,使服务供需双方之间和不同服务供给者之间的信息更对称、服务更协同。“浙农服”通过服务过程采集农业信息并进行系统数据集成,实现涉农服务业务综合指挥决策,从整体上数据赋能推动为农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浙农服”针对肥药两制、涉农贷款、政策保险等具体业务,横向集成市府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农商银行、人保财险等23个部门数据资源,纵向实现省、市、县、镇(街道)、村5层级联动。集成生产管理、市场流通、农资监管、金融助农、财政支农等8大子系统,构建16个数据仓。在服务端,提供一键式在线采购农产品、农资、农机、农技、劳务服务,申请信用贷款等全门类涉农服务。在治理端,形成县域农产品销售量价追踪、农产品质量追溯、农药化肥实名销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大数据画像,实现农资销售链智能追溯、农资超额购买回收实时监测、农资店经营异常自动预警等功能。

“浙农服”在农合联会员审批管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农废回收、农资及农资店监管、农业数据标准化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快流程再造,提高办事效率超80%,促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章程》修订,重构了农业面源污染、粮食安全管控等农业现代治理制度。而且,通过上线该应用,有效解决生产服务供给难、供销对接难、金融授信难、惠农政策落地难、小农户服务覆盖难,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为农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改革新样本。

二、主要成效:一朵“云”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云上服务”让农业生产有智慧 以列入了第一批养殖类的“浙农服”应用主体的市水产产业农合联龙头企业——“一代水产”基地为例,“浙农服”团队多次赴该基地调研对接,提出了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2020年7月,“一代水产”开始应用“浙农服”生产端。“浙农服”充分利用了该基地原有的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帮助接入大数据平台,免费培养应用人才。“一代水产”在“浙农服”应用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生产养殖数字化。(1)在养殖端:数字化平台的运用将养殖基地原先的养殖管理计划重建起了整套的数据系统,在运用过程中,育苗、投产、养殖等得到了有效统筹,投料、监测、抽样等进入了精准对接,综合串连生产养殖全链条数字,实现渔业养殖的一码追溯。(2)在管理端:通过手机、电脑、物联网视频管理等技术,统一数字化管理,创立养殖建模,控制成本投入,要求精准实施,在不断更换与优化中,有效降低了养殖的成本投入,明显提高了收益。

二是销售渠道多元化。(1)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平台建设以及金平湖区域公共品牌的授权,公司的“跑道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使得“渔小跑”品牌在线上推广的效应更佳。公司与“浙农服”的零售端应用“金平湖鲜到家”电商平台对接,优质的产品找到了销路,还为疫情期间的菜篮子工程作出了贡献,最高峰时期达到日均200单。(2)上下游客户数字联动:原来基地主要以大宗批发为主,固定客商主要通过电话下单。通过平台应用发布优质产品,更多的采购商都能通过平台看到产品,通过平台下单,拓宽了流通渠道。产品也不再仅仅对准一级批发商,来自各级的水产需求客户都能在这里选购需要的产品。(3)全程可追溯:不管是采购商还是消费者,产品的二维码就是一张最真实的“身份证”,客户通过二维码的追溯,直观了解“跑道鱼”的养殖过程与管理模式,让消费者能够看到一条鱼从种苗到上市的生长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最终使之被放心购买、安心食用。

再如平湖市绿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数字农合联平台的第一批试点用户,通过平台用户端实现了生产资料、农事作业和人力资源等生产基地数字化自我管理,利用平台“三位一体”的线上一站式服务模块,销售基地自产农产品,采购其他农合联会员提供的农资、农机、农技、劳务、销售、物流、贷款、保险等相关服务,实现了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交易更直观、贷款更便利的“浙农服”平台应用效果。

“云上合作”让供需双方无代沟 以平湖市农产品展销配送有限公司(简称“农配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市农合联(供销社)控股的专业从事农产品一站式配送和零售的流通型企业,公司开设以“餐餐乐”为品牌的生鲜净菜超市15家,组建跨县域配送公司3家。作为“浙农服”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试点单位,该公司于2019年开始部署信息化系统和相关硬件,探索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际,面对交通受阻,物资告急,农产品滞销,为保障民生物资供应,缓解农产品滞销难题,公司及时开发、上线“金平湖鲜到家”掌上菜场,通过“浙农服”发布产品供需信息,为本地滞销菜心、草莓等特色单品进行线上促销,利用公司集体配送业务渠道,将滞销的蔬果推荐到各个单位,总共帮助销售滞销农产品100多吨,价值近63万元。

“金平湖鲜到家”是依托“浙农服”全新打造的数字供销新模式。随着“金平湖鲜到家”线上线下运营体系的日趋成熟,市农合联也在新零售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筹建了全省首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零售无人销售网点,广泛应用了物联网、互联网、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助购买、智慧结算,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减少了生鲜农产品在终端的损耗。以线下实体门店为载体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库存系统、收银系统、数字会员卡的投入和提升,实现农产品零售端的线上线下库存共享、商品的智能化订补货与调配货、物流配送整体效率优化、零售前端即终端门店的数字化。

目前“农配公司”依托“浙农服”平台线上已部署“金平湖鲜到家”掌上菜场,线下布设4家无人零售店、15家新零售社区门店,数字生活网络覆盖全市主要生活区域。通过“浙农服”为枢纽,与市内外50多个合作社及生产基地建立产销合作关系,2020年平湖市销售额1.16亿元,同时将模式推广至嘉兴海盐、丽水松阳。“浙农服”连接起了亟需服务的供需双方,展示了供销合作社时刻贴近群众需求做实做好服务的责任担当,更是“新仓经验”在新时代推动城乡联通、供需对接的创新应用。

“云上追溯”让生产生活更安全 以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为例,2020年7月,该合作社花费了4.5万元在其经营的3家农资网点布设了人脸识别一体机,后经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农合联(供销社)验收,符合农资信息化门店改造提升要求,给予100%政府补贴。智慧化改造完成后,“浙农服”平台匹配前端硬件免费提供软件服务,农资店也由此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是管理效率提高。该合作社名下3家农资网点,可以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实时远程查看和管理进出库情况。系统的操作方式也从以前单一的拼音输入增加了触摸屏的手写输入,同时提供了直观的操作界面。身份证读取系统更是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农户仅需首次备案就可在全市进行人脸识别实名。添加店内的新农药时,只要输入药品的登记证号就可以查询相关的农资产品,也可以批量进行添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二是操作简便易行。相较于多年前实施农药购买实名制时碰到的操作繁琐、信息登记不全等效率低下问题,新系统人脸识别和大数据算法的应用,农民到店挑选药品并刷脸认证,经营户只需完成收银过程,就可完成实名制购买流程,农民更加容易接受实名制的推广。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农膜回收的业务也大大便捷,从以往需要到村里开证明、携带身份证、核查账目、划区定点回收等流程,到现在自动匹配数据、即收即补,缩减流程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也让政府补贴发放更加精准。2021年3家店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421614个,农膜87995公斤,实时发放补贴251610.85元,农资店在承担公共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经营收益。

三是精准对接市场。“浙农服”为农资店提供了一套先人一步精准对接市场的数字化经营工具,可以直观了解近期比较畅销的农药,便于提前备货。经信息化改造后,3家农资店累计销售额达66.85万元,同比提升了10%。

四是全周期可追溯。农资销售网点经信息化改造后,全面实施网点入库、刷脸实名制购买、农药使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流程全记录,实现农药“进——销——用——回”闭环数字化管理,实现农药流通全程可追溯,零差价农药、农废回收等补贴实时发放,切实保障了农资网点和农户的权益。

“云上审核”让政策落地更精准 曹桥街道野马村种粮大户陆建良坐在自家房里,打开手机,登录系统,找到自家的地块,点击“开始申领”,一键提交后,即可“坐等”补贴到账,3个工作日后他就收到了补贴到账的短信提示。系统实现了“农民不跑,让数据跑”,补助申请“一次都不跑”。上线以来已在线发放补贴60537.5元。

一是申领更高效。农户申领补贴非常方便,只需在手机上操作。系统摒弃了传统操作流程中的材料上报、审批、发文等行政化手段,集成原先线下“申请——初审——核查——复核——公示”等多项操作步骤,进一步精简优化办理流程,依托第三方航拍矢量图,村委会、镇街道实现了在线一站式审核,做到零发文、线上审,大大提高核查效率。系统上线后,种粮农户申请到补贴发放从原先5至10个月左右的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

二是补贴更精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等技术,按季节对全市种植作物开展航拍摸底,构建补贴地块一张图。这张图里,每块种植地块的作物种类、面积等都有详细记录。所有地块不重复、不遗漏,并且面积准确、真实。

三是服务更协同。让数据代替农户跑,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8个部门,打通平湖市粮补系统、乡镇公共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人社一体化工作台等24个数据接口,并创新实行补贴申请线上一站式审核、倒置审核,办理流程由9个精简为3个,充分发挥横向纵向部门协同作用。

三、展望明天:让“浙农服”走得更好更远

“浙农服”作为我市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深化“三位一体”改革,高效融合的为农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在农业服务供给侧、需求侧一体两面同时推进数字化改革,促成农业产业和服务的大联合,为全省农业服务提供数字化改革平湖经验。平台建设成果得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浙农服”已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 S1”目录》,在省内89个市、县区推广。并向江苏、吉林、四川、广东、上海等5个省市推广应用,最终目标是致力于打造全国性的农业服务和农产品流通的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市农合联(供销社)正在已有数字化平台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打造“浙农服”全省平台,推动各方数字信息向“浙农服”平台聚集,进一步强化“浙农服”建设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农业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全国改革示范县,实现农合联为农服务更便捷、更协同、更高效,让“浙农服”走得更好更远。

2022-02-23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05940.html 1 3 打造“浙农服”新平台 推动为农服务数字化转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