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聚焦平湖两会

书写精彩为民答卷 亮出幸福民生底色

平湖民政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方 颖

春华秋实又一年,一路芳华一路歌。在匆忙而坚实的步履中,我市民政工作又经历了充实而厚重的一年。

回望2021,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不断补齐民政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全面履行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基层治理及公共服务等职能,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绘就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擦亮了金平湖的幸福底色。

“在服务民生的路上,我们始终将人民幸福不幸福、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锚定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目标,着力保民生、兜底线,固根基、提效能,全力推动‘十四五’时期平湖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佳俊说。

织牢兜底保障网络

夯实共富之基

【看点】

去年5月,市民政局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了“解忧暖心传党恩 共同富裕奔小康”网格大走访与探访慰问活动。“这台全新的电视机就是民政部门上门探访之后收到的,我非常开心也很感动。”回想起收到新电视机时的情景,家住钟埭街道福臻社区的马阿姨依旧十分激动。马阿姨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工作,每月仅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社区干部在上门探访时了解到马阿姨家中电视机坏了很久一直没有维修,考虑到马阿姨的实际情况,于是以微心愿认领的方式,为马阿姨采购了一台新电视机并及时送上门。

上门探访暖人心,贴心服务显真情。去年,通过全面开展困难群众探望服务,我市共确立高风险和重点服务对象587名、一般对象2364名,开展探访2万余人次,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

【盘点】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路上,只有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才能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不掉队”。市民政局坚持将民情民生放在首位,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织牢兜底保障网,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梦。

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去年市民政局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法规政策,及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812.2万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506.44万元,促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进一步改善。另外,通过开展困难群众探望服务、“红色嘉园·暖巢行动”等方式,持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救助需求。在此基础上,出台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年共临时救助困难对象220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75万元。

在扎实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时,市民政局还着力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去年,该局专门开展因病、因残致贫和有返贫风险家庭大排查专项行动,排查10.6万余户家庭,落实化解1471个帮扶需求;牵头实施金平湖维康行动,与多部门携手全面推进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推进医疗商业保险等八大举措,建立起“预警—救助—保障”一体化精准帮扶体系,切实筑稳兜牢因病致贫返贫“防护网”。

为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去年建成启用了平湖市大救助服务中心,并引入社会组织运营,目前已进驻“幸福到家”“松柏同心·红色联盟”等4个社工项目,面向全市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优质服务。

优化服务供给水平

增进民生福祉

【看点】

室内“门槛”变“平地”,室外“台阶”变“斜坡”,卧室、厨房、卫生间也都设置了相应的防滑、防跌等设施。去年,“量身定制”的适老化改造为新仓镇友联村的盛老伯及其老伴带去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每一处改造都考虑到了我们的需要,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盛老伯说。

据了解,去年市民政局将全市285户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纳入当年度适老化改造范围,户均改造标准由2020年的6000元提升至10000元,并推出了困难家庭老年人适老化改造项目产品“服务包”,引入具备养老、装修装饰和辅具适配的专业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适老化改造方案,全年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32.56%,进一步满足了困难老年人的美好养老需求,有效提升了老人们的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盘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面对千头万绪的民政工作,市民政局突出“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倾力做好养老服务、公共服务等民生服务工作,用民政铁军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眼下,我市老年人口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和“幸福养老”成为摆在民政部门面前的一道迫切考题。去年,市民政局在编制发布《平湖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启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改、建、提”做好养老服务文章,不断增进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通过提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老用餐改善等服务,为老年人健康养老创造良好居住、生活环境;通过建设完善全市养老设施,让老年人“老有颐养”,安享幸福晚年,去年已启用金色阳光老年公寓,完成新埭伯乐颐养院项目验收,建成“养老驿站”13个;通过提升养老队伍素质、提升为老服务内涵,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已有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家,依托培训基地为1500余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20人。同时,养老服务也已从集中服务扩展到定制式上门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在高质量推动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市民政局还聚力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殡葬惠民、地名规范建设、婚姻登记服务、“96345”社区便民服务、水库移民安置融入等专项事务工作,获得了市民群众的认可与好评。去年我市惠民殡葬工作进一步提标扩面,殡葬移风易俗取得新突破,完成首届树葬仪式,清明、冬至期间祭扫工作稳妥有序;地名规范建设成效明显,全公亭和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2处地名入选嘉兴市红色地名展,命名更名地名38处、为企业和群众制作门楼牌20659块;婚姻登记服务品质升级,婚姻登记颁证新址启用,全年规范办理各类婚姻登记业务12843件,并积极开展补领结婚证工作。此外,“96345”社区便民服务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去年全年共受理、办理市民各类求助101705件,办结率100%,回访服务满意率达到99.85%,“96345为孤寡老人献爱心”“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志愿活动项目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汇聚多元社会力量

提档基层治理

【看点】

去年10月下旬,嘉兴市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平湖召开。位于钟埭街道钟埭社区、西林寺社区以及当湖街道松枫社区的3个“居民会客厅”惊艳亮相,亲民便民、规范舒适、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环境,深受与会人员的好评。

“居民会客厅”建设是市民政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是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共商共治的有形载体。按照“先行先试、立标扩面、全域推广”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市已建成“居民会客厅”23个,累计创建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11个、嘉兴市完善型社区30个,为助力金平湖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盘点】

去年是“三社”工作迈上“十四五”新征程的第一年,市民政局着力围绕治理创新实践区、党建引领先导区、社工发展先行区、社会联动示范区打造,再谱“三社”工作新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深化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创新提炼农村社区四大“邻治理”模式;推进嘉兴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试点建设,成功举办嘉兴市建设现场推进会;首创“3W2H”微领袖人才培养模式,分层分类推进本土社区治理领军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宣传,“两约”故事编排工作嘉兴领先……去年,市民政局将治理创新实践区打造作为“三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聚能提升、创新经验,有力推动了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不仅如此,该局还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契机,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运行机制,打造党建引领先导区,去年新建直属党支部2个,实施了“舞领大妈”党建品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全年经费超3300万元,年内新增社会组织36家,全市现有登记注册社会组织577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425家。与此同时,加强社会组织运行及监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和“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去年共注销社会组织20家,完成18家继续从事学科类机构“营转非”登记工作。

社工人才有着“社会医师”之称,为强化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该局致力打造社工发展先行区,为提供更广泛的优质社会服务奠定基础。依托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去年共组织发动2742人报考,全市1861名持证社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实行社会工作人才分层分类培训,共培育本土督导人才13名;深化“百名社工联项目”,推动社会工作进学校、企业、医务等领域,启动“悦然于心共成长”社工进校园项目。

除此以外,进一步统筹社会资源,打造社会联动示范区。去年顺利召开市委社工委第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与沪杭等地交流联动持续深化,院校合作成果显著,建成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治理研究院平湖实践基地。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开创发展新局

【看点】

去年7月,我市举行金平湖数字创新应用实验室成立仪式暨首届数字化改革比拼赛。市民政局“金平湖维康码”参赛项目喜获最具发展潜力奖。

据了解,“金平湖维康码”是市民政局践行数字化改革、推动金平湖维康行动推出的数字化应用,通过构建“预警—救助—保障”一体化帮扶体系,打造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援助等多维帮扶新模式,形成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市场救助等综合救助强大合力。

【盘点】

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过去一年里市民政局不断丰富民政领域数字化应用,将数字化改革成果持续渗透进社会救助、智慧养老、便民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效促进了民政整体智治取得新突破。

去年,该局如期完成核对工作信息化建设试点、“幸福清单”标准化建设、标准地名地址全域空间数据治理3个省级试点既定目标任务,并在原有智慧救助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新增总工会虚拟岗、滨海供电等救助核对信息数据30余项,进一步提升了核对报告精准性;本地率先归集的69类补充数据与省“幸福清单”模块积极对接,面向全市3000余户在册困难家庭开通线上救助信息查询通道,线下配送“幸福清单”13706份;公安、民政空间数据整体匹配率达86.85%,位居全省前列。

立足群众对民生事项办理的实际需求,市民政局还不断强化数字应用集成功能,以更高的服务品质为民解忧,促进民政事业迈上新台阶。例如,推行“智慧救助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实现低保、低边、特困等8项社会救助事项和特殊群体救助事项及困难群众生活用电、有线电视费减免事项一站式联办;抓好养老服务机构、高龄及百岁老人、养老工作人员等信息录入“浙里养”平台建设,启动“未来养老社区”试点建设;实现“身后一件事”线上联办、云祭扫等智能殡葬服务全面普及,群众身后事联办率达98%。

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还引发了一系列“乘数效应”,彰显出民政领域数字化改革的良好成效。其中,“智慧救助一件事”有效打破数据归集共享、部门联动协同、成果转化应用三道难题,成为全省救助系统的县级补充和延伸,工作经验在《中国民政》杂志及民政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广,助力嘉兴市“幸福嘉”社会大救助数字化平台开发建设。同时,还帮助四川茂县建立了四川省首个防返贫智慧监测系统;出台了全省首个“身后一件事”涉财事项数字化联办文件,为规范联办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提供了“平湖模板”。

2022-02-16 书写精彩为民答卷 亮出幸福民生底色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03883.html 1 3 平湖民政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