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把水果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重大慢性疾病,膳食中增加水果的摄入替代部分饱和脂肪酸、糖或盐的食物,对人类健康有重大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一般人群的水果推荐摄入量为200-350克。遵循平衡膳食宝塔的饮食模式,水果是维生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B族维生素)、矿物质(钾、镁、钙)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此外,水果还可提供极有益于机体健康的多种植物化学物质。
然而,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水果虽然有无可替代的营养特点,但也存在高碳水的特点,如果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在5-30%之间,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大多数在1%以下。
实际上,人体保持健康状态需要7大类近50种营养素,如果少吃饭多吃水果,不但会带来其他重要营养素摄入不足的营养缺乏风险,更重要的是,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能量过剩后的脂肪蓄积。所以,吃水果过多反倒不利于控制体重和减肥,由此可见多吃水果是误区。
那么,还有哪些吃水果的误区呢?
新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85%-90%之间,大部分水果多汁清甜,不仅含有能刺激消化腺分泌的多种有机酸和几种会挥发出芳香气息令人愉悦的萜烯类物质,还有抢眼的色泽和宜人的香气,加之水果令人垂涎的甜中带酸的口感,很多人在饭后就是在吃饱的状态中也能吃得下水果。
而这种“餐后水果助消化”的错误习惯,会对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过多果糖的摄入会造成肝脏的超负荷代谢,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肝脏的病变,如脂肪肝、肝功能损伤等。而来自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也并非多多益善,膳食纤维摄入过多会造成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下降,导致营养素缺乏,损害健康。
(摘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