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五年奋进,我市找准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跑道,动能转换不断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高质量打造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电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新建院士工作站11家,省领军型创业团队、省海外工程师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一项项成果、一份份荣誉,见证着我市五年来的稳健步伐,为平湖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赶超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劲势能。
东湖之畔,金平湖的幸福生活图景已经打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金平湖”成色进一步擦亮。未来,我市将继续致力打造活力迸发的一流创新舞台,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发挥长城汽车研发中心、航天东湖联合创新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省内一流高新区,围绕高能级湖区科创平台建设,建成一批高端科创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协同升级。
【解读要点】五年一个刻度,五年一个征程,展望未来五年,我市干劲满满,坚持强化创新驱动,在赢得发展先机上绘就新篇。高能级创新,高质量发展,我市持续推动创新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突出高能级湖区科创平台建设,谋划虹桥·平湖“壹号湾”,以“一湾双廊四岛”的空间格局,构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科教、科创、科研新平台。加大创新平台合作共建力度,持续深化与“双一流”高校和“国字号”“省字号”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进一步推动一批创新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强化,“探索未来”底气十足、信心满满。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为此,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围绕建设省内一流的智能智造和新材料科创高地,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培育一批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培育更多“顶天立地”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双创”企业,促进产学研紧密对接、深度转化。要进一步深化“凤凰行动”,坚持招引和培育并重,加快形成与我市经济总量和发展态势相匹配的上市规模。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以非常之力广纳四方英才,打造人才创新高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更好地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如今,我市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资源加速聚集,不断激发着产业创新活力。接下来,我市要继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强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等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健全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改革,组建用好政府主导的科创引导基金,发挥科技支行作用,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加大高品质科创服务的引进培育力度,努力营造风生水起、风正帆悬的创业创新氛围。
创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人才、平台以及社会环境和公共资源共同支撑。未来我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市、人才强市战略,让创新成为平湖发展的鲜明标识和不竭动力。在创新发展中,将充分学习借鉴各方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更加和谐、极具创新的未来。
■见习记者 杨昊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