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数字赋农实打实

——记市破难先锋、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

■记者 高 洁

数字化改革是通往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破解了传统农业生产力低下、农产品滞销、农民参加乡村治理不积极等难题,大幅提高了涉农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应用场景是数字化改革的核心,是从需求痛点到改革切点的桥梁。“在农业数字化改革过程中,我们探索、推广了大批特色应用场景,成立了多个工作专班,用‘点对点’促进‘实打实’。”团队负责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红芳说。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一件事”,聚焦粮食补贴小切口,牵引粮食安全大目标,破难组创新开发了“浙农补”应用场景。农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移动端实现补贴数据信息一键查询,补贴资金一网通发放,不但将提交申请到补贴发放从原先5个月左右的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更实现了农户“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要想百姓“少跑路”,破难组就必须让“数据跑”。“根据省数字化改革相关要求,破难组运用‘V’字模型,精准梳理‘三张清单’需求,经过任务分解、综合集成、迭代升级等步骤,对种粮补贴流程、组织方式、手段工具等进行全方位再造,简化流程、共同监管、快速直达、精准发放。”唐红芳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破难组踏出的脚步驱动着农业数字化改革阔步前行,今年7月,“浙农补”应用场景正式上线。“农户可以从‘浙里办’APP进入‘浙农补’应用,自行认领种植地块,后台完成审核后,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账户直接到账,操作十分简单。”唐红芳一边介绍一边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了“浙农补”的操作流程。现在操作方便的界面在设计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唐红芳告诉记者,“浙农补”测试阶段,破难组通过一小部分主体试点,面对面交流沟通,边试用边完善边迭代优化,目的是让“浙农补”好用、管用、实用。

“我们在和农户交流沟通的时候还发现,大部分农户年龄较大,为更好地方便农户使用,我们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增加了长辈版功能,年龄大的就不用担心看不清字体了。”唐红芳说。破难路上,像这样的阻碍还有很多,成员们相互配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难题一一破解。在今年的嘉兴市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大赛上,“浙农补”荣获一等奖。而破难组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止,“无感支付”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期待通过数字化,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据悉,截至12月中旬,“浙农补”应用全市推广,服务农户3.3万次,共发放春季规模种粮、规模种植油菜、旱粮生产等补贴7983万元。

今年以来,在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的不懈努力下,打造了金平湖“1+1+N”数字乡村大脑,即建立“1”个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1”个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区以及“浙农服”“浙农补”“善治宝”等“N”个应用场景,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实现数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21-12-23 ——记市破难先锋、市农业农村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86407.html 1 3 数字赋农实打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