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创新社会治理托起“善治梦”

政善治,事善能。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民心所盼,更是政之所向。五年来,平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探索与创新,打造了“息事无讼”“股份分红+善治积分”“友邻善治”“红色物业”“同心参治”“商圈治理”等6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品牌,走出了一条条乡村治理新道路,擦亮了一张张“矛盾化解”新名片,构建了一个个社区治理新格局。每一项举措、每一个做法都是我市为百姓幸福“加码”,为实现“善治梦”提速的生动实践。

新闻回放:2020年8月,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我市当湖街道通界村的“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榜上有名,成为全国8个典型案例之一,这也是我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案例,意味着我市的“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新模式已经从乡村走向省市,走出了一条独有的乡村治理新道路。

亮点综述:暖阳满初晨,在当湖街道通界村,阿婆们围坐一堂,正笑声朗朗地谈论着今年的股金分红;在新仓镇杉青港村,村民们正在打扫村道两旁的满地枯叶;在钟埭街道沈家弄村,几名阿叔正在对自家的垃圾进行分类……过去的五年,乡村环境美了,村民钱包鼓了,这就是我市推进乡村治理的意义所在。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自2018年以来,我市以当湖街道通界村作为创新试点,创新开展“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将每个股东户的股份分红与农村治理重点工作相结合,采用奖惩分明的形式激励村民自治,加快从“事”到“制”和“治”的蝶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村里事”向“家家事”转变。当下,我市又勇立数字法治的潮头,推出了“善治宝”和“善治贷”,进一步完善了“股份分红+善治积分”的系统架构,使“小积分”真正撬动了“大治理”,有效推动村域善治和“三治融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88个村社区实施“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率100%,推动解决各类矛盾问题5200多个。

乡村治理的落脚点在乡村,践行者也应在乡村,让乡贤返乡,让乡贤“不闲”与百姓同心共情成为了乡村治理探索的又一新路径。2019年,我市发挥基层统一战线与群众联系广泛而紧密的优势,运用统战理念和统战方法,创设“同心参治”新模式,立足乡贤善治、引贤回归、初心反哺、文化传承等方面,运用“三个三”工作机制,通过新乡贤e管家服务平台,着重在“提共识、抓改革、建平台、强善治、打品牌”上下功夫,凝聚我市内外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力量,促进了农村社区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扩大参与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大统战圈”。

新闻回放:2019年11月2日至3日,首届陆稼书“息事无讼”文化与当代社会治理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会上发布了平湖市“无讼”创建规范标准,进一步擦亮了我市“息事无讼 多元化解”的金名片。

亮点综述:“人生长,人生短,人若有事莫经官。事争讼,罪弥天,息事无讼天地宽。”一首《息讼歌》唱出了“息事无讼”的真谛。“无讼”与平湖渊源颇久,在清康熙年间,新埭先贤陆稼书在任职嘉定、灵寿知县时,极力推崇以息争讼的司法观,强调以和为贵、乡党调处、义理断案、以德感化,因此两县政清人和,庭可生草、可至无讼之境。自2017年开始,平湖深挖“无讼”文化,将陆稼书倡导的法律文化价值“活用”于当下平湖基层社会治理,创设了“调解优先、诉讼断后”制度体系,打造了“息事无讼”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记者 金睿敏

和为贵,则“无讼乎”

乡村治,则根基牢

下转C2版

2021-12-16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84355.html 1 3 创新社会治理托起“善治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