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石晓晨 通讯员 吴佳丽
“两湖一街区”内,旅游环境的升级、设施设备的完善,让市民和游客有了一次又一次难忘的游玩经历;绿道建设打通了城市生态“脉络”,描绘了人文和生态之美,铺就了一条又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之路;水岸交融游线正式运营,将沿线水与岸充分结合,打造了水游金平湖的时尚旅游新方式……美丽的水乡风光、古老的民俗风情、盎然的绿意风貌,在平湖,现代都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景区游线与城市魅力相得益彰,宜居宜游将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代名词。
随着我市“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省5A级景区城创建的推进,市城投集团结合平湖实际和发展优势,用心用情描绘着城市发展的图景。以景区的“微改造”、精管理,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城市绿道网建设等举措,助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对游客来说,走进金平湖,意味着可以体验江南水乡之美、泛舟湖上之愉、乡土民俗之风。而对市民来说,住在金平湖,则享受着景色之优美、空气之清新、休闲之便捷。”市城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骏跃说。
以“微”变化
让景区人文换颜
初冬的阳光温暖宜人,明湖景区内一派热闹的景象,三三两两的游客一边赏景,一边在各处拍照打卡。原本松动、开裂和变形的木栈道,如今已经修葺一新,为前来明湖景区游玩的市民和游客带来了更好的游览体验。“这里非常漂亮,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游客徐先生对明湖景区的景色赞不绝口。
扮靓“面子”,做实“里子”。今年以来,市城投集团围绕我市省5A级景区城创建这一重点,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从细微之处着手,以“绣花”功夫,让每一处风景各显其能,用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来提升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这里有电子触摸屏、手机充电站、母婴室、图书架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的休憩空间。”游客宋先生对东湖景区游客中心内功能丰富的设施连连点赞。东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更新了电子触摸屏、手机充电站等智慧旅游产品,并新增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开通咨询热线,通过触摸屏自助扫码导览、360度浏览东湖景区、查询周边景区景点。同时,语音导览二维码与各景区入口导视牌“二合一”,实现自助游览。除了东湖景区游客中心的全新升级之外,城投集团对东湖游船码头驿站、明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以及水岸交融游线的明湖、胜利、启元、白云四处驿站均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沿线增设明湖集市,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此外,城市展示馆已设有咨询点、服务台、文旅宣传架。
不仅游客中心内部成功“变装”,东湖景区和明湖景区内的环境也实现了美丽的“蝶变”,优化了夜间照明亮化系统,增设了公园景观休憩设施,改造了景区停车场,提升了A级旅游厕所……这些,都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更加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改造虽小,但却‘画龙点睛’,实实在在地方便了残障人士。”市民张先生对明湖景区停车场内的无障碍停车位评价颇高。为了给残障人士营造“无障、有爱”的停车环境,明湖景区对11个停车场车位进行了“微整形”,施划了22个无障碍停车位,安装了11块无障碍停车位标志牌及1块无障碍停车位导向牌,解决了残障人士停车难题。除此之外,城投集团还对东湖景区龙湫桂香内70余套庭院灯进行了改造,做好龙湫桂香景区日常维修、保洁和绿化养护工作,清理疏通龙湫桂香1000多米排水沟,修缮景区游步道和破损设施,油漆保养亭台楼阁,全力配合好我市的美丽街区试点建设。
精雕细琢的“微改造”,让景区的“颜值”和“气质”增色不少。“‘微改造’不仅是空间环境的优化,更是细节体验的升华,营造了景美人和、主客和谐的幸福图景。”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黄佳杰说。接下来,集团将不断推动景区旅游发展由简向精和品质转变,逐步提升景区休闲旅游业态,丰富旅游内容,优化接待服务,将市民与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带进现实。
以“绿”添靓让城市生态增色
色彩靓丽的景观桥梁、造型别致的休憩亭、彩色透水的沥青绿道……海盐塘两侧绿化工程(东侧)的顺利竣工,为周边的市民又增加了一个好去处。“这里环境这么好,晚饭后,我们一家都会去走走,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家住市区池海小区的顾先生告诉记者,这条绿道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绿道,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自2014年我市全面铺开市域绿道建设工作以来,“一心一环六廊”的绿道网结构正在逐步形成。“我们以‘一心’即中心城区绿道为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定规划、匠心独运造精品,充分打破了道路与绿道的界限,将市区内的水系、绿地、公园等因子有机串联融合起来,打造了集观光、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系统。”吴骏跃介绍说。
绿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生态修复的发展进程,是人与自然共存的绿色开敞空间,更是城市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助推器。当前,城投集团重点打造的南市青影生态绿廊四期和水岸交融绿道二期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中。未来,南市青影生态绿廊将成为镶嵌在南市外环上的“绿项链”,而水岸交融绿道则将串联起东湖景区、明湖景区、东方公园这三颗“珍珠”,并叠加人文、旅游、商贸等内容,成为文体旅商多轨合一的复合综合体。随着绿道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的不断提升,我市的生态资源将被进一步激活。未来不只是绿道周围的居民,全市居民想享受自然、运动健身,都可以去绿道,非常方便。
在南市青影绿廊一、二、三期,水岸交融绿道一期,以及海盐塘两侧绿化工程(东侧)等多条新建绿道投入使用的同时,已相伴市民多年的“老朋友”——东湖外围绿道也迎来了“重生”。城投集团针对东湖景区内原有绿道的现状,通过沿线植物景观的优化、区域文化的植入、基础设施的完善、环湖骑步双行绿道的增加,对其进行了新建提升。如今的东湖景区绿道已焕然一新,既有季相分明的绿色景观,还有趣味性的小街景,实用性和颜值又上了一个台阶。
自2016年以来,城投集团累计新建绿道总长41.6公里。随着一条条各具特色的绿道在我市城区渐次“绽放”,市民们不仅享受到了新生活方式,还见证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蝶变”。“我们将加大绿道建设的推进力度,结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让城市绿道更加‘有韵味、有质感、有温度’,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吴骏跃说。
以“水”串联让秀美湖水添灿
景色无边两岸平,碧波荡漾棹歌声。在我市首条水上旅游线路——金平湖水岸交融游线上,市民和游客们徜徉于水岸间、慢行于诗画中,以水上游览视角感受金平湖美江南的别样意蕴和魅力。“乘船欣赏我们平湖的美景,这还是第一次,景色、灯光,美得不得了。”市民曹鑫煜告诉记者,以前去西湖坐过船,在家乡坐船更让人觉得亲切。水岸交融游线自开始运营以来,市民和游客反响热烈,纷纷为这种新颖的水游金平湖方式点赞。
湖上轻舟入画来,岸上行人画中走。在水岸交融游线的沿岸,则是城投集团倾力打造的水岸交融绿道。该绿道是我市首条昼夜兼顾、水岸互动、骑步皆备的亲水休闲走廊,目前东湖景区—明湖景区一期段已建成开放,游线一水一岸,交相呼应。
我市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东湖与明湖水系互连互通,沿线拥有报本禅寺、当湖十局、陆维钊书画院、当湖公园、城市展示馆等众多文化景观资源。据介绍,城投集团打造的这条游线和绿道,旨在将沿线景观资源“串点成线”,进一步激发景区活力、释放城市魅力,让市民和游客感受白天的清新明媚、欣赏到夜晚的璀璨瑰丽。
“品本地美食、赏本地美景,湖光夜色之中,我们的味蕾和视觉获得了双重享受。”来自嘉兴南湖区的游客俞婷说,以前在南湖坐船只是单纯的坐船,但是“东湖船宴”为她带来了新体验。为了全方位发挥水岸交融游线的优势,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城投集团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现游船的不同船型,创新推出了“东湖船宴”、定制化包船服务、游线观光等三大业务板块,尽可能地解锁这条游线的多种“玩法”。与此同时,以活动带动人气,游线在重要节庆期间会策划系列水岸游览互动活动,例如今年的西瓜灯文化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开展游船制作瓜扇、做月饼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的参与。此外,还配套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增设了夜间集市、休闲驿站、城市书吧等,串联起了非遗传承、红色文化、定制化服务等体验式旅游元素,更带热了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的再次发展。“以市场化运营手段配合运营管理方式上的新探索,我们将持续丰富水上旅游内涵,不断充实沿线旅游业态,把水岸交融游线打造成我市的一条金牌旅游线路。”新燕旅游公司经理沈晔说。
与此同时,在与水岸交融游线“共生共荣”的水岸绿道上,市民和游客既可以步行欣赏水岸美景,还能在骑行中感受动感之美。“我们在建设中遵循‘少破坏、多美化’的原则,尽量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局部进行精品化改造、亮点化提升,打造了春季玫瑰月季和秋季槭叶风韵主题园,突出精品亮点,打造网红点。”市城投集团南市发展公司经理刘伟强告诉记者。在绿道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对浮箱绿道、空中虹桥等新颖做法。为确保其安全性,特地邀请了省内专家进行专项论证。在骑行绿道改造中,则严格从骑行需求出发,管理人员亲身逐段对骑行道进行骑行体验,并邀请老年骑游队的同志在试运行期间进行体验,对有缺陷的地方进行改进。经过城投匠人们的精心构思和匠心打造,水岸交融绿道实现了网红骑行桥在杉木林中穿行、骑行道在水面上漂浮,让骑行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统计,水岸交融游线自今年3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次又一次难忘的游玩经历。而在“十一”假期,游线沿途“两湖一街区”人流量突破44万多人次,直接带动我市餐饮、住宿、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我们将不断拓展水旅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互动活动、促进景区联合,将水岸交融游线打造成我市旅游的新标杆。”吴骏跃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