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两年我们尝试了配方肥后,预计每亩水稻减少施肥一次,减少尿素施用量6公斤至10公斤,现在丰产的架子也有了,今年收上来的水稻产量也提高了8%以上。”近日,平湖市宇农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林祥高兴地告诉记者,配方肥就好比给土地吃上私人定制的“营养套餐”,不仅能节省劳动力,增产增效也立竿见影。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等环节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的原则,通过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实施“培训班”进田,推进“建议卡”上墙,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出台配方肥推广补助政策,一方面,对全市稻麦复种面积50亩以上的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每吨配方肥给予400元补助,鼓励种粮主体使用配方肥;另一方面,为应对肥料价格上涨,出台配方肥销售综合差价一次性补助政策,补助标准为每吨300元,鼓励农资店销售配方肥。通过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分别进行补助,双向调动了用肥主体和供肥主体的积极性。对既是种粮主体又是肥料经销商的徐林祥而言,他今年水稻种植了面积1650亩,按照补助标准,今年拿到了2万元左右的配方肥补助。他今年销售了300吨左右水稻配方肥,按照出台文件时间可补助数量185吨,可以拿到5.57万元的补贴。目前全市已完成水稻小麦配方肥7200吨(其中财政补助4152吨),覆盖全市80%规模种粮大户。
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增的不仅是“产”,还有“质”。我市依托数字化,率先推广配方肥供应备案制,进行实名制销售、备案制供应、申报制补贴、定额制施用的配方肥“四制”推广新路,完善“浙样施”智慧施肥平台,全市461家水稻、小麦规模经营主体全部完成种植信息入库,计划2022年3月底前完成测土信息及施肥方案更新,实现全市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测土及施肥方案推荐全覆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数字化自动监测,主要通过麦—稻轮作系统全年降雨径流中氮磷污染物浓度智慧监测、水文数据观测与收集、源头化肥减量与替代技术研究等,明确稻麦轮作制种植区氮磷面源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及与周边地表水水质的相关性,评估优化施肥技术对氮磷流失的减排效果,为化肥减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科学施肥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带来了生态效益。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不合理化肥使用量,减轻了水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了农业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植保土肥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强说。
■记 者 何金妹
通讯员 夏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