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整体智治:防灾减灾有“神器”

本报讯 7月26日9时50分,第6号台风“烟花”二次登陆平湖,平湖面对重大考验;7月30日,全市水位全部恢复至1.9米以下,实现“零人员伤亡、零重大险情、零间隔恢复生产”,取得了防汛防台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这场胜利,是全市干部群众戮力同心的成果,也是平湖市灾害洞察与智慧应急系统的成功应用。

我市有全省领先的防洪工程、雨水管网建设,也是我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浙江省三家试点单位之一,普查数据完成量已超90%,全省领先。然而我市依旧是全省自然灾害重点市,受内涝影响大。在完善灾害防御体系的同时,提升预报的准确性,提升公众对于灾害天气的尝试以及自救互救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基于以上情况,市应急管理局通过聚焦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实际需求,将风险普查与防灾减灾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打造灾害洞察与智慧应急场景应用。系统包含灾害风险时空数据、风险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应急指挥等功能模块,实现灾前风险靶向预警,灾中应急智慧救援,灾后恢复精准评估及科学重建。

“防灾减灾重在预防,以往我们都是通过人工上报信息的方式来进行预防。由于气象、水利等部门工作内容侧重点不同,数据交流也不够及时,从而导致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存在不足,无法对应急能力进行精准评估、智能调整应急方案。”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朱铭杰说,打通各部门的数据孤岛,就成为了打破防灾减灾“临时抱佛脚”难题的关键。为此,我市运用省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县建设成果,引入多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从而预判因台风、暴雨天气过程可能产生的城区重点隐患区域。打造的系统聚焦于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核心业务,力求解决防城市内涝工作中监测预警割裂导致的研判不精准、缺乏跨部门数据支撑导致的决策调度不快捷、缺乏灾后数据梳理导致的评估不系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进行业务场景的建设时,系统从灾害全生命周期入手,灾前监测预警业务场景中,接入气象降雨、水文水位、重要点位实景监测,结合历史灾情和计算模型分析,制作评估报告。通过短信、浙政钉等发布渠道完成预警信息分级分层靶向推送。灾中协同应对业务场景中,围绕应急气象水利建设水务等部门需求,围绕致灾因子数据监测预警、实时感知数据、人口转移、物资储备调拨、装备配备、队伍组建部署、隐患排查等关键信息、各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多跨协同综合展示。灾后评估优化业务场景中,对城市内涝应对处置过程数据汇总,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下发到相关业务部门,实现业务闭环。

在工作机制上,理顺并编制了全省领先的《防汛防台工作一本通》。通过重塑内涝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模型、协同应对体系,变信息孤岛为数据融通综合应用,变经验预判为智能研判,变一刀切为分层分级,变人为线下调度为一屏协同智慧调度。“我们系统整个业务场景底图制备和模型建立的相关数据均依托嘉兴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技术先进、结合实际”的要求进行整体设计,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安全标准、网络标准等,综合考虑用户操作习惯,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丰富的联机帮助,增强系统易操作性。”朱铭杰说。

灾害洞察与防灾减灾系统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研判,及时发布智能预警、调度应急救援,打造了防汛抗台闭环,辅助全市提升防灾减灾效率30%以上。自2020年上线以来,已完成多次暴雨、内涝、大风、风暴潮等灾害预警。

■记者 居丹荔

2021-12-01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79682.html 1 3 整体智治:防灾减灾有“神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