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缅怀前贤 传承宋韵

——赵孟坚诗词文阅读札记

平湖位于钱塘江北的浙北地区,距南宋国都临安距离并不近,但因宋王孙赵孟坚晚年隐居海盐县华亭乡广陈(今平湖广陈),平湖意外地成为传承宋韵文化的一方热土。

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号彝斋,宋太祖第十一世孙。其先人随宋高宗赵构南下,赵孟坚遂出生于湖州,初以父荫入仕,南宋宝庆二年进士,授集贤殿修撰。历官湖州掾,入转运司幕,诸暨县令,严州知府。景定初,迁翰林学士承旨,不久罢归。晚年隐居海盐县广陈。赵孟坚工诗善文,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善画水墨梅花、水仙、兰花、山石,尤精白描水仙。其书法气度萧爽,有六朝风致。卒谥文简。其墓在广陈镇北。著作集为《彝斋文编》四卷,其中文二卷,诗二卷附词。

平湖人民怀着深深的敬意,缅怀这位宋室王孙。本邑诗人马承福《广陈吊赵子固墓》一诗集中表达了本地人对赵孟坚的敬仰之情——

五百年前客,高风仰墓门。

一抔犹宋土,千古此王孙。

兰石流芬远,松筠大节存。

涓涓塘下水,挹取奠清尊。

赵孟坚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创作,带有南宋时代的鲜明烙印。他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体现出南宋士人的气质,体现出典型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表现出南宋文人在面临朝代危亡的关键时刻的风骨和精神。

一、家国情怀

宋代诗词从开始时继承晚唐的绮丽之风,后转为两宋交替时代的哀苦悲愤之风,再到后期的豪放。赵孟坚生活在南宋后期,他的诗词创作的内容,时时为国家遭遇所牵动,诗词的感情基调悲愤中有豪放,压抑中寓抗争。他热烈歌颂历史上敢于和敌对势力正面抗争、表现出凛然民族节气的英雄和壮士。他在《食雪》一诗中盛赞持汉节牧羊19年的苏武,坚决拒绝匈奴迫使他投降的企图——

君不见苏子卿,十有九年留朔廷。

牧羝未乳归未得,吞毡莫救饥肠鸣。

他的《送放生池碑》歌颂面对安禄山叛军的逼迫威胁,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颜真卿, 称赞他是一身正气、耿介廉洁的贤臣——

维书号心画,於以观厥德。

堂堂太师颜,忠义挺不屈。

怒张铁柱立,凛若骂蔡贼。

君侯冰玉清,一点尘不入。

……

摆脱世缘尽,四壁无良物。

源清流应随,心同宁异迹。

人言政化明,如仕唐大历。

……

官身类匏系,唯向清梦觌。

手搨鲁池碑,潢謄寄远驿。

既异裹苞苴,抑匪徒挂壁。

举目见颜公,英气耸辟易。

又若小子动,祗庄常侍侧。

他痛恨一切叛变朝廷、出卖国家的奸臣逆贼,如《斩偶行》——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他十分怀念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国土,始终魂牵梦萦着赵氏的故乡,如《梦回》——

点点桃花短短墙,雨声彻夜响回廓。

觉来蝴蝶家山梦,一半分明一半忘。

他盼望朝廷能够振作起来,积蓄力量,经过充分准备,夺回失陷的国土,恢复大宋的金汤气象。他在《沁园春·许大江山》中写道——

历二十年,筹边给饷,上流襟要,几为安排。今此雄藩,精明笳鼓,又唤金汤气象回。长淮北,望中原非远,更展恢规。

词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跳动着一颗效忠祖国的炽热之心,表达了收复中原、重振山河的强烈愿望。

二、关注民生

两宋时期,“文治”传统厚植,“白面书生”受推崇,大量庶族士人进入朝廷各级机构,激发起经世济民的能量和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这些迈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文人,关心人民的饥饱寒暖,从感情上亲近百姓。

赵孟坚通过考试,得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仕宦之途。他在入主严州知府期间,值严州饥荒,赵孟坚发廪振赡,活民五万余户。他关心农业文明的精致化,特别关心低洼地改造、农业灌溉、耕种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他在《海盐县重铸海塘记》一文中,热情赞扬县令史亚卿,称赞他“劲敏爽特,遇事锐心”,赞许他动员民众,日役千丁,正确指挥,终于筑成坚固海塘,防止海潮倒灌损害庄稼的治水业绩。

赵孟坚关心农民的生活,同情农民劳动的艰辛。他的诗生动反映了江南的农村风情 ,如《采桑曲》——

桑椹紫来蚕务急,带晓采桑桑叶湿。

屋头绿暗勃姑啼,柱础朝朝汗流出。

人家蚕老妇勤苦,银钏忙催隔窗雾。

方花古砖衮香絮,静静帘垂明燕语,

沉注销来烟半缕。

他关心农民的生存状态,农民的生活境遇。他的诗词多处提到农民的辛酸和痛苦,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心。他的《辛丑孟夏甲申日得雨》就充分体现了唐李绅那样的悯农的心理和感情——

物理寓乘除,天存好还道。

去年夏迄秋,旱枯苗尽槁。

繁霜打麦根,疗饥兹已兆。

逾春秀葽葽,修翠摇旌葆。

黄云割未尽,赤日仍杲杲。

秧针方刺牙,还忧水泉少。

正深伤弓虞,曲成由大造。

耕雨刈欲晴,从来难两好。

来牟迨既登,甘霖乃方到。

全诗描写了农民禾苗尽枯,急待下雨而天旱方炽的艰难处境和焦急心情。在灌溉技术还未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农民只能靠天吃饭。作者对农民的艰苦劳动和无力对抗天灾的命运,流露出巨大的怜悯和同情,充分表现出南宋士人对农耕文化的关切和期待,体现了南宋文化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

三、褒扬忠臣

赵孟坚在他的诗词文赋中,常常用很多的篇幅,褒扬理国有方、刚正不阿的忠臣良将,热情赞扬他们遵守纲纪、守法奉公的政治品质,为各级官吏树立起一个见贤思齐的正面榜样。他在《陆宣公祠骚辞》一文中,用十分尊敬的语气,大力颂扬陆贽这位唐朝贤相的政治功绩——

思有唐兮贞臣……慨百奏兮仁义,跪长袂兮重陈。不负君兮与学,甘杀身以成仁。……侯是邦兮多贤,美人才兮作新。……维桑梓兮必恭,宜作兴之无因。期滋兰兮成芳,戒一莸于众薰。彼木兰兮桂桨,荡秋月兮花春。醉壶觞兮流咏,杂雅郑兮缤纷。谁于是兮兴怀,曾华实之靡分。朗余祠兮一奠,俨英灵兮若存。

赵孟坚在骚辞中,称赞陆贽作为丞相忧国忧民、不顾自身安危、秉公直谏的政治品质,赞扬陆贽作为地方官选贤任能、重视举拔人才的远大见识和尊重乡里父老、亲贤远佞、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英明策略,以及简明政治、减轻民众负担与民同乐的宽宏胸怀。赵孟坚还推崇北宋范仲淹忠贞卫国,力御强敌的爱国精神,赞扬他威武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在《拜范文正公祠》一诗中写道——

下山拜范祠,遗像俨如在。

胸中万甲兵,曾使西夏畏。

岩瞻石不移,可想铁肝肺。

嘻其群小人,风林犬空吠。

於今孰存亡,取舍良亦易。

但坚自力心,岁寒见节概。

赵孟坚在诗中赞扬了范仲淹一身正气,驳斥了小人诽谤污蔑北宋忠臣的无耻谰言,无情地嘲笑了小人们声名俱灭的可悲结局,捍卫了范仲淹的名节与官声,从而表达了自己不与群小共事,忠贞保国的坚强意志。

四、淡泊处世

南宋的士人,基于危急的国势和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纷纷参加考试,以国家天下为终极关怀,在文官政府中任职。但他们又谦虚谨慎,注意自敛,并不张扬,在仕途的升降方面,往往处之泰然,随遇而安,表现出淡泊处世的超然态度。

赵孟坚就是这样一位文人。他的《吐绶鸡赋》就是表达淡泊明世这一超然态度的一篇寓言体散文。此赋先描写吐绶鸡有五彩华丽的外表、超越野鹜飞凫的异质,灵敏腾跃,傲视对手,接着又赞扬吐绶鸡有张有弛、有进有退的处世态度。他赞叹道——

是所谓明哲保身,不显其光也夫。吾闻鹿以走险,麝为生香,己之所累,在有其长。此禽虽禀文华,不常宣露,时然自娱,卷舒有度,其养晦也藏器,其览辉也遇主,可不取则为吾出处。知格物以书绅,因援毫而成赋。

最后几句,点出了赵孟坚写此寓言赋的目的,要以此鸡作为自己处世行事的参照,不贪恋官位,不热衷钱财,不过分张扬,更懂得及时抽身退出官场。

赵孟坚面临着是“独善”还是“兼济”的选择。他在官员任上常流露出犹豫和迟疑。如《客中》——

睡觉檐牙月一钩,适闲真不愿封侯。

而《何氏书堂》在描写何氏优雅读书环境以后,感慨道——

官满应求此,读书秋月明。

赵孟坚淡泊明志的处世态度,集中反映在《寄汤帐干》一诗中——

锁窗寂寞守灯荧,熟数陈踪迹杳冥。

已自无心云淡淡,不应逐计鼠营营。

发生最普惟春力,幽隐旁昭是月明。

试品梅花霜下角,动人深浅似秦筝。

赵孟坚借称赞有人无心仕途、不求功名的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想望,在霜降夜晚,在弹奏秦筝的乐声中,尽情享受赏月的生活雅趣。赵孟坚最后归隐广陈,于此已见端倪。重温早年的读书生涯,享受徜徉于山水中的快乐,正是他的心愿。元·姚桐寿《乐郊私语》中记载他在广陈:“时载以一舟,舟中琴书尊杓毕具,往往泊蓼汀苇岸,看夕阳、赋晓月为事。”可见他继续保持着宋文人的文化雅趣和生活品味。

清平湖诗人、光绪举人柯培鼎有诗生动描写赵孟坚的隐居生活——

两寺平分认广陈,鹤舒滩畔水清沦。

芦花瑟瑟人难见,一棹舟横古渡滨。

五、热爱自然

唐诗气势豪迈,浪漫激烈,宋诗大异其趣,细腻清秀,充满哲思。赵孟坚的诗词正是如此,他善于把对宇宙、对天道的思索,寄托在对自然景物、农村生活景物的记叙描绘中,融化在生动描写客观对象的诗词之中。如《问梅寄贾秋壑先生》——

生成欲见化工功,不在漫山桃李中。

为向梅梢问消长,地寒先却得春风。

化工是赵孟坚对道法自然的宇宙规律的准确表述。作者从抗寒冒雪的梅花嗅到了春天的信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作者描写了傲冷斗寒的梅花形象,表现了自然的威力,表达了热爱自然的心情。提及化工的诗句还有不少,如“愿言片片皆诗料,吐吞造化归毫端”,还有“清和又重见,时序无留停”及“闲适心无事,清和日正长”。这些诗句中的“清和”跟造化是同一个意思,同样表达了作者尊重自然、喜爱自然的心情。

赵孟坚善于用疏朗简略的笔墨,勾勒自然景物的形象,描绘充满生命律动的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如《邑圃池上》——

南薰初爱叶田田,忽见茎枯欲倒悬。

风露渐凄生澹泊,水天相映作澄鲜。

无人领会微吟意,独自咿唔薄暮天。

一对陶朱山下鹭,飞飞冲破晚炊烟。

全诗描绘出陶醉于寥廓霜天景物的诗人自我形象。读者会深切感受作者通过微吟表达出来的对造化魅力的无限钦佩和无比热爱。赵孟坚擅长用简洁笔墨、白描手法,勾勒自然的美好形象,引发读者无限遐想。如《九里松马上作》——

九里松株不断青,松风上发下泉声。

耳边为爱闻天籁,故约游缰缓缓行。

此诗描写了松风泉声交响的天然乐章,带给读者巨大的美感享受,并可感受到作者那颗热爱自然的诗心。

六、刻苦问学

赵孟坚一生辗转多个地方,学习环境并不安定。但他总是抓住机会刻苦读书,虚心问学,永不满足。即使晚年隐居海盐广陈以后,仍然青灯黄卷孜孜不倦。如《万寿寺避暑读书》——

梵寺斋殿深,屋古洞阴冷。

火云自空飞,此地暑尽屏。

乍至心已清,坐久体如冰。

官清务乃简,居易事亦省。

是为臭味同,玉碎金无矿。

萧闲日追随,论辩当修省。

展书相对读,佳处击节猛。

……

觞咏直寄耳,沈湎夫岂肯。

过从奚厌密,交通久尔敬。

无令数斯疏,此语共知警。

此诗记叙了赵孟坚跟志趣相同的朋友共同读书问学,相互勉励,彼此切磋,读到精彩深刻之处,一起击节赞叹。他们终日沉湎于读书,乐而忘倦。读过此诗,一位读书迷的鲜明形象,就生动地站在我们面前了。不仅读书如此,赵孟坚写字作画也十分勤奋,毫不懈怠。例如他作的诗《临安客中》,便有所体现——

小楼面面著疏棂,静有蟾光绝市声。

读罢离骚临晋帖,菊花香裹数寒更。

旅途中的诗人,在一座笼罩月色的幽静小楼里,陶醉在读书临帖的欢乐中,直到深更半夜。其作画写字的刻苦用功,从一斑可窥全豹。

赵孟坚的精神、品质和艺术成就 ,已成为平湖人民珍贵的世代记忆。阅读赵孟坚的诗词文,正确评估作者体现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审美理念、价值取向,可以发现赵孟坚的文艺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含有很多的当代价值。在研究和传承宋韵文化的热潮中,我们应该重视研究赵孟坚,深入阐发其文艺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和美学观念,揭示其中可资借鉴的宋韵文化密码。

辛丑孟冬

2021-11-29 ——赵孟坚诗词文阅读札记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78982.html 1 3 缅怀前贤 传承宋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