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绯绯 何金妹 通讯员 曹美丽
相较熙攘街巷,美丽乡村带来的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风吹稻浪,马厩花海稻田“共同富裕”彩色稻图案清晰呈现;漫步花海,野丁公路上丰富的植物景观见证着四季更替;乘风破浪,搭一艘赛艇驶向乡村振兴的新航道……
“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曹桥街道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不断为走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赋能——村企“联姻”,实现多边共赢,村级党组织在街道党委牵头下,开启村企合作“致富门”;乡贤反哺,厚植发展力量,依托乡贤参事会载体,加强与乡贤的情感连接,走出“一个乡贤带来一个项目”的新路径;红色堡垒,守住文化根脉,让经过挖掘的一座座红色堡垒,重新散发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切,都展现着曹桥这个现代化田园新城区的蝶变跃升。
曹桥街道正进一步深化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建设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字增美、产业壮美、风尚纯美、生活甜美的新农村风貌。
村级抱团发展 农民增收有新路
【看点】
8月28日,曹桥街道举行党建统领共同富裕“八大模式”发布暨“阳光共富”项目启动仪式。街道提出,围绕我市“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目标,逐步形成投资股权基金增收、盘活闲置农房增收、运营劳务公司增收、创新阳光共富增收、打造区域品牌增收、深化飞地抱团增收、整合土地流转增收、发展美丽产业增收的共同富裕“八大模式”曹桥新样本。
【盘点】
近年来,曹桥街道不断探索强村富民之路,鼓励村级抱团发展,拓展乡村服务功能,有效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针对农村“全域秀美”环境整治、河道保洁、园林绿化等长效化工作中劳务需求旺盛、市场广阔的特点,曹桥街道10个村经济合作社各出资10%,抱团成立了平湖市新美劳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本地劳务输出形式承接街道辖区内各类社会化服务工作,涉及河道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目前,已与街道内4村签订劳务服务合同。
孔家堰村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权的模式,联合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和浙江旭之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平湖堰上人家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以“兴堰上产业,旺和美人家”为目标,实现了农业产业抱团发展。开业以来,已分别与杭州、上海、嘉兴等地的8家大型连锁农超建立合作关系,成功销售“阳光玫瑰”葡萄2万余斤、玉米7.5吨,实现销售额约30万元,售价均高于传统农批市场,切实用心地为当地百姓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以低收入农户群体为切入点,“阳光共富”项目通过充分利用农户、村集体、国有资产闲置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实现收益,在资金筹集上采用“农户掏一点、银行贷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帮一点、政府奖一点”的五个“一点”模式,单一或组合解决建设资金。预计每家农户每年约可增收4000元。在首期9户低收入农户的带动下,将有更多低收入农户主动加入“阳光共富”项目。
夯实农业基础
稳产保供破新题
【看点】
在严家门、马厩和野马三村交界处的“千亩水稻示范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初显,稻田亲子游、农事体验、稻田音乐节、稻田抓虾活动等稻作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应用森井微生物水稻施肥“营养套餐”的示范田块迎来了丰收,曹桥智慧型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正通过“夏季果蔬-冬季食用菌”的套种模式,打造零污染农业生态循环。“浙农补”的试点,实现了农户自主申领、资金一键到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新型农业正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农业装备、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生产管理理念等科技手段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曹桥农业产业振兴,助力曹桥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
【盘点】
今年以来,曹桥街道扎实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我市“米香”振兴五年行动方案为指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创新种植技术,推广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源头控制种植污染,加快推进水稻全产业链建设。建设了新品种标准化示范基地,展示单季常规晚粳稻新品种30余个、示范品种2个,有效调整水稻品种结构,增加优质稻米有效供给。应用森井微生物产品和技术,在土壤修复和杀菌处理的基础上实施秸秆全量原位还田,以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更好地推动了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受土地指标限制,单以种植高产水稻、小麦持续增产的难度逐年加大,但这也给发展旱地粮食作物生产带来了机遇。曹桥街道把发展旱粮作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挖掘粮食生产潜能,积极培育旱粮生产经营主体,推动旱粮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生产。针对旱粮种植零星分散、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单产水平不高等问题,总结推广了一批粮经结合、水旱轮作、旱粮套种的新模式。引导各村以“抛荒田”、旱地和新垦造耕地为重点,结合本地温光水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类多样的旱粮作物,努力培育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旱粮产业带。目前,旱粮已成为曹桥街道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食用菌一直是曹桥街道的优质产业,但随着政策的变化,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的不断增加,现有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受到冲击。“夏果-冬菌”模式示范项目利用废弃的稻草、玉米秆、毛豆秸秆等作为基质,利用冬季闲余的果林种植食用菌。同时,食用菌生产废料可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促使果树生长,既提高了果林的亩产效益,又有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仓廪实则天下安。曹桥街道加强监管、压实责任,持续加强对粮食生产和加工企业种植、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的调度、协调,推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建设美丽乡村
千年古镇换新颜
【看点】
马厩赛艇小镇核心区含水域面积615亩,是嘉兴市唯一一个以赛艇为概念的“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基地。小镇按照国际标准配备有赛艇航道、专业艇库等一流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有旅游民宿、花海景观、观光步行街等文娱配套设施。通过承办国内知名赛艇赛事,让水上运动变成曹桥的一张名片,彻底激活马厩这个千年古镇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促进曹桥街道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
【盘点】
对于曹桥街道和马厩村来说,一艘小小的赛艇,则成功划出了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在赛艇小镇的河道边,一个工厂的闲置厂房已经列上了征收议程。厂房被征收后,这里计划打造成多功能的游客中心,兼具游客集散休闲、运动文化展示、市民健身等功能。此外,曹桥街道还利用土地流转的形式,将马厩村的一块农田打造成可供观赏的“四季花田”;计划引入一家有实力的民宿运营企业,将村里的闲置农房打造成现代化民宿。同时,合木赛艇俱乐部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目前,在硬件上俱乐部不仅拥有嘉兴地区少有的八人艇、四人艇等装备,还打造了设施完善的器械训练房、餐厅、洽谈室等。
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在“赛艇小镇”的建设中,附近农户可以通过出租闲置房屋、出售有机农产品、打造农家乐等形式获得增收和就业机会,在收获美丽环境的同时坐享美丽经济带来的红利。美丽蓝图已经绘就,马厩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更加有的放矢。“自去年年初签约落户以来,我们见证了马厩村环境的大变身,游客对这里的评价也越来越高,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在‘赛艇小镇’发展的信心。”合木赛艇俱乐部运营负责人陆君杰说。
2
奋力描绘新图景,乡村振兴谱新篇。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围绕乡村振兴“3599”总体思路,锚定“产业发展有特质、美丽乡村有气质、农民生活有品质”三大目标,深入实施高质量农业发展、高标准乡村建设、高品质民生改善、高水准农村改革和高站位服务保障“五大行动”,项目化推进99项重点任务,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我市获评嘉兴市唯一一个省级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效明显县。
在着力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平湖乡村振兴呈现了一幅别开生面的画卷,塑造了乡村振兴的“平湖样板”——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以“美丽乡村标杆县”创建为目标,启动编制五年规划,评选赵家桥村等十大“网红村”,打造东郁路等一批热门打卡点。
“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发布新一轮党建引领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项目72个,总投资57.6亿元。
“稻花香里说丰年”——实施“米香”振兴行动,计划投资2.1亿元建设“一基地七中心”。完成非粮整治面积6286亩,年度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达到43.9万亩。
“开镰有望价钱臻”——丰富村庄经营,发展曹桥新美劳务公司等“集体+”新型合作经济,新埭镇大齐塘村码头项目完成竣工。创新“集体+农户”模式,优先安排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参股,走共同富裕道路。新埭镇通过闲置农房盘活,在杨庄浜村试点打造“新乡邻公寓”,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一系列丰硕成果,展现了平湖正以系统观念谋划推动高质量乡村振兴,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而不懈努力。本报现推出新闻专题《乡村振兴看平湖》,从各镇街道细微之处解读平湖乡村的全局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