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徐秀凤 陆佳园
本报讯 “付定金”“抢红包”“赚喵糖”……最近,“双十一”网购大促的号角吹响,各大电商平台整装待发,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吸引客户,而正当客户“激情”下单之时,诈骗分子也是蠢蠢欲动。
10月底,新埭镇的陈女士(化名)就遭遇了一起“甲醛超标退款理赔”案件。她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睡衣,随后她接到一通自称是睡衣店铺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购买的睡衣由于甲醛超标存在质量问题,将免费邮寄给陈女士两瓶去甲醛的洗衣液,并表示会把睡衣的钱也一并退款给陈女士,陈女士一听信以为真。取得信任后,对方告知陈女士要先将银行卡绑定手机银行,然后把验证码和密码都发送过来。繁琐的步骤让陈女士心生退意,但对方一再坚称要把退款打过来,还“好心”出主意,让陈女士下载某个聊天软件,声称可以在该软件上直接教陈女士操作。于是,陈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一步步操作,谁料想不一会就收到了扣款21500元的短信,她赶紧去问对方原因,但是对方仍旧声称,只要按照步骤操作,到时候钱自然会退回来的。之后,对方又“不厌其烦”地通过电话联系、软件聊天,“指导”陈女士先后通过各类支付方式进行转账,分别转了9700元和5000元。此时,陈女士才发现不对劲,立刻去网购平台上询问商家,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合计共被骗36200元。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期我市购物理赔案件频发,基本上每天都有人受骗。其实,这类诈骗手法并不高明,诈骗分子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网购信息后设下陷阱,编造产品有质量问题的理由令当事人恐慌,以帮助当事人妥善处理取得其信任,再骗取当事人在各网络平台开通贷款,诱导当事人将自己借的钱转给骗子。”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相关民警告诉记者,购物理赔只是“网上购物”诈骗案件中的小小分支,“刷单返利”“红包中奖”等形形色色的诈骗类型层出不穷,但所有骗术背后的诈骗手法都异曲同工,主要是通过套取消费者的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我市警方提醒:“双十一”期间,各种抽奖、免单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收到来电或者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跟正规客服求证,不轻易汇款、转账。如遇到需要“缴纳保证金”、点击不明链接等情况要谨慎对待,尤其是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账户、密码等信息。一旦遭遇此类诈骗案,应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