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金睿敏
通讯员 徐秀凤
本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实施“全民反诈防骗”项目,全力构建“全方位反诈、全链条打诈、全时空阻诈、全社会防诈”工作体系,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据数据统计,2020年12月21日至2021年10月20日,我市共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12起,同比下降10.60%;破案165起,同比上升20.44%;共打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328名,同比增加12.71%,交出了一份“两升一降”的亮眼成绩单。
“不管是发案数量还是涉案损失数,网上贷款、网上刷单、平台投资这三类骗局依旧是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中的主要类型。”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发案主要涉及48类诈骗类型,其中网上贷款诈骗共150起,占14.82%;网上刷单诈骗共148起,占14.62%;平台投资诈骗共125起,占12.35%。此外,平台投资诈骗涉案损失共1921.74万元,占41.45%,占据首位,网上刷单诈骗和网上贷款诈骗分别位居第二、第三。
横看成岭,纵观成峰。虽然诈骗类型与上半年相似,但是下半年以来,受骗人群的年龄结构略有不同。从大数据分析可得,截止到今年6月底,20岁(含)以下的受骗人数有91人,占总人数的14.61%,但到10月20日人数却已经攀升到了184人,占18.18%,短短三个多月时间,被骗人数增长近一倍。“学生群体成为诈骗的‘新目标’主要是因为这三个月中包含了整个暑假,使得学生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多,再加上学生群体明辨是非、识诈反诈的能力都较弱,因此较容易被骗。”该负责人说。学生群体“异军突起”的同时,中青年依然是诈骗受害人群中的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今年总被骗人员1012人中,21-30岁有410人,占40.51%;31-40岁268人,占26.48%;40岁以上150人,占14.82%。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市反诈中心也与时俱进,积极发挥预警劝阻职能。“仅仅10月,我们就根据疑号推送、可疑线索推送等线索,共劝阻正在接听涉诈电话、登录涉诈网址网站或正在转账人员2819人,成绩十分显著。”该负责人说。除此之外,近期,我市反诈办还对镇(街道)及成员单位对平安“三率”、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及反诈宣传氛围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实地测评结果和抽查情况显示,我市的平安‘三率’知晓率仍未达到100%。”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因此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进行暗访和回访,让反诈宣传入人心、进万家。”
当前,反诈攻坚战已经全面进入冬季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接下去,我市各单位将时刻保持警醒,把反诈工作列为重要项目,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工作不断,积极打好反诈冲刺战,确保交出一份让全市人民满意的反诈“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