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徐佳丽 顾秋叶
本报讯 “现在内部装修工程已基本结束,家具、家电即将进场,争取下个月初迎接园区内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入住我们的‘新乡邻’公寓,成为我们美丽乡村的新主人。”看着眼前这幢闲置的农房装修一新成了乡村人才公寓,新埭镇杨庄浜村党委书记陆海强信心满满。
走进这幢“新乡邻”公寓,只见三层楼的农房,布局合理,设计巧妙,一楼宽阔大气的会客厅、功能完备的厨房,二楼、三楼干净整洁的房间和设施齐全的卫生间……与之前隔间分租环境脏乱的租房情况不同,这里俨然是一幢崭新的乡村别墅。这是我市在奔向共同富裕之路上,创新探索打造的“新乡邻”公寓模式,将一键式解决企业租房难、农民增收难、村集体创收难、出租房管理难四大顽疾,为共同富裕提供工农合作致富的新样本。
作为接轨上海第一镇,新埭镇近半数企业从上海引进,集聚了较多高层次人才,但普遍存在优质租赁住房“一房难求”的现实困境。“我们很多农户都会把家里闲置的农房租出去,但零星的出租方式不仅收益低,而且还存在着管理、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难题。”新埭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施园峰说。面对供方市场有房难租、需方市场无房可租的这一困境,新埭镇拓宽思路,秉持既算好经济账、又算好环境账和安全账的发展思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和农房资源,创新性地将优质地段闲置农房改造为乡村人才公寓,既为优秀人才长久留驻提供安居之所,也为农民致富、村集体创收提供新渠道。
“‘新乡邻’公寓由我们村集体参与,通过农户委托给村、村租给企业的形式来实现企业、农民、村的三方共赢。同时,村里也负责出资对房屋内部进行改建装修及后期的维护和管理。”陆海强说,如今这幢农房配置了6个房间,可容纳8至10位优秀人才入住。全新的租赁模式,也为这幢农房带来了新的收益。根据签订的合同,改造后的“新乡邻”公寓,一年租金将达到4.8万元,其中农户的收入为2.3万元,村集体的收入为2.5万元。“出租情况较好的状态下,我一幢房屋一年收到的租金在2万元左右,但是也有着租户不稳定、收租难、管理难等难题,现在有了村里的参与,我不仅省心省力了,收入还涨了。”该农房的户主毛军健乐呵呵地说。
“我们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救援部门提供各类专业应急救援机器人的企业,人才多来自于上海,虽然在新埭发展顺利,但却遇到了原先租住的整幢农房到期房东却不愿续租的难题。‘新乡邻’公寓这一模式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住房问题,也为我们的人才更好地融入当地、融入群众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对这里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第一家入住“新乡邻”公寓的企业,平湖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戍参与了前期农房改造的全过程,也让他对员工入住后的全新体验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