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拼命往前赶,短暂的停歇应该体现它的价值,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对情感厚度和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渴望,显得尤为有价值。
■钱澄蓉
《礼记·曲礼》中说,“百年曰期颐”,人活百年,儿孙满堂,可谓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和自己同时代的人渐渐远去,却也成为高寿老人的遗憾,与兄弟姐妹相聚也成为他们的愿望。去年“十一”,我们全家带着90岁的奶奶回绍兴老家,重新看看她成长的地方,了却奶奶的一桩心愿,而奶奶返乡时的热泪和激动之情也成为烙在我心中的印记。
老公的爷爷辈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年轻时做的是摆渡运货的活计,而后靠着一艘小船到了我们平湖的全塘镇,在金丝娘桥边安了家,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都留在了老家绍兴。岁月流转,一晃几十年过去,只有奶奶家还有兄弟姐妹4人在世,平日里,几人因年事已高,打电话也很难再沟通。去年9月,接到绍兴老家送来的喜帖,舅公家的孙子在“十一”假期结婚。带不带90岁高龄的老人家出行?成为当时摆在家人面前的问题。后来公公力排众议,决定带着奶奶回老家。
还记得那一天,一向对成人尿不湿不屑一顾的老太太主动将它用上了,出发前还换上了新衣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还给自己的兄弟带上一包自己喜欢的零食。2个小时的高速,奶奶一直注视着窗外,我看出她的激动以及近乡情怯。一下车,79岁的舅公就迎了上来,握住奶奶的手,喊了一声:“阿姐啊!”眼泪就先落了下来,奶奶顿时也眼泪直流,二十多年未见的两个高龄老人哭得像孩子,舅公抓着奶奶的手,一如小时候幺弟粘着长姐一般。
那一次,是我听到奶奶说话最多的一次,她走过小村每一处的背街里弄,她出生的小屋、她爬过的大树、她流连过的小池塘……零零碎碎,却都是她最美好年少时光的见证。临别之际,弟弟握着姐姐的手不愿意松开,眼泪再次落下,“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见面”,兄妹历经的几十年相守,如今却见一面少一面,不禁都悲从心来。
一语成谶。今年8月底,老公刚过90岁的奶奶过世,临终前子女问老人家是否还有心愿,老太太说如果还能走得动还想再回趟绍兴,“去年走了一趟,我很开心。”看着老人含泪的笑容,我无比认同去年带着老人回乡的决定,这不仅了却了奶奶最后的心愿,也成全了晚辈们的孝敬之意。
去年这次特殊的假期经历,让我难忘,也更让我感叹不已。回顾往昔那些数不清的长长短短的假期,让我不禁思索假期的意义何在?忙碌的生活拼命往前赶,短暂的停歇应该体现它的价值,不论是选择亲情互动、让合家团圆从愿景变为现实,还是利用假期进行“充电”,抑或体验别样的“慢生活”,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的当下,对情感厚度和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渴望,显得尤为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