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绩效评价 产业升级
平湖模式:扩大到4个厂区、先后增资8次,这是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在平湖的成长之路。津上精密的成长,既长“个”,也长“质”。其亩均产出高,是我市大小企业中亩均效益的领头羊。在2020年浙江省分领域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中,津上精密成功入围全省装备制造亩均效益20强。
津上精密的成长,既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我市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指引,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外在激励。2012年,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对全市449家规上企业,以及782家产值在3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的规下企业进行工业企业绩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亩均能耗、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开启了“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平湖探索”。
在2012年首次评价的基础上,2014年我市开始根据工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首次对工业企业的用电、用水、用能等进行差别化配置,不断倒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2018年,我市将结果应用从原来集中于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上,扩展到了发展导向、项目落地、“两退两进”、资源配置、转型升级五个方面,从原来单纯倒逼低效企业提升发展转为“激励+倒逼”方式,即强化正向激励,加大对A类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优先保障用地、用能、信贷等需求,确保高质量企业充分享受政策支持;强化反向倒逼,加大对D类企业的惩罚性措施。通过双向发力,有效推动资源要素向更加优质高效的企业集聚。
除了“激励+倒逼”,在深化“亩均论英雄”过程中,我市还探索建立了“企业+宗地”全覆盖、“行政+市场”同推进等工作模式。按照规上工业企业“地随企走”、规下工业企业“企随地走”的评价原则,全市规上与规下工业企业纳入综合绩效评价范围,服装企业和箱包企业则分行业实施单独评价。在规上规下企业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全市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公示制度,在有关网站上公示和公布评价结果,并书面告知企业,同时企业可线上登录评价信息系统,查看基础数据和分类等级。为更好地应用评价结果,我市推进实施差别化用水、用电、信贷、排污等政策,有效打通从综合评价到结果应用的工作闭环。
“行政+市场”同推进的工作方式,则是以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为指引,深入实施低效用地腾退和“低产田”改造提升,加大低效用地的出清力度。建立健全基于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分类诊断和分类引导制度,深入分析企业短板,向全市规上企业开具转型升级诊断书,合理运用“转型提升十法”给予指导。实施典型引领行动,公布我市特色主导行业领跑者企业名单,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提升亩均效益水平。
通过抓“企业+宗地”全覆盖、“激励+倒逼”齐发力、“行政+市场”同推动等,“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平湖不断深化,且每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都有突破,走出了一条以亩均产出评价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之路,亩产效益位于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我市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分别提高30.3%、21.5%,达到105.84万元、27.0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68.2%,达到每人19.48万元。我市还荣获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
经验启示:“亩均论英雄”改革是平湖突破资源要素“天花板”的创新之举、现实之举,成为平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之法、务实之策。随着数字化改革在平湖落地生根,“亩均论英雄”工作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进一步加大“论”的影响、“改”的力度,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我市构建“六富六典范”共同富裕新格局。
■记 者 胡佳英
通讯员 屠东君 徐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