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钱雪平 倪 颖
本报讯 自去年12月村社区组织换届后,农开区(广陈镇)调整了6名村社书记,38名村社干部,均占全镇比例的一半,调整力度大。同时,村社干部调整后均趋于年轻化,干部平均年龄仅33.5周岁,为全市最年轻的村社干部队伍。如今,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这支年轻的队伍成果如何呢?
日前,记者走进广陈镇龙兴村,村口消失的3根电线杆让村民交口称赞。原来龙兴村南边路口处本来有3根水厂专线电线杆,已有10多年历史,当时建设时道路较窄,电线杆沿着道路,建设在道路旁边。随着村里的不断发展,道路进行了拓宽,导致电线杆直接矗立在道路上,影响了日常通行,百姓反响强烈。
去年,龙兴村新的班子成立,就针对这些民生堵点,着重攻坚,村党总支书记曹佳杰与广陈水厂、水务集团、供电公司四方协调,开展电线杆拆除工作,今年6月成功拆除电线杆,排除安全隐患,为村民日常生活保驾护航。
龙兴村班子成员的破难攻坚赢得声声点赞,前港村则用一组组数据书写了年轻干部的优异成绩。疫苗接种率96%,S302沿线293户征收户100%完成。这些数字都来自前港村去年开始组合起来的新班子。在成立之初,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4周岁的年轻队伍就遇到了S302征收这个大难题,3.2公里,290多户,面广、农户多,良田、房屋也多,给新组建的村班子带来了很大挑战。面对摆在面前的难题,这一支新上任的队伍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直上,迅速制订工作方案,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劝导工作,最终100%完成征收任务。“这些成绩源于我们村里的工作机制,我们每一项工作都会由一位村干部全权负责,再由其他村干部、村里的网格长、微网格长分级分片包干,确保每项工作都包干到户。”前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杰说,如此专人专事负专责,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保质保量落实,培养了新班子的冲劲、干劲,同时也收获了施工方、百姓的认可与点赞。
同样让百姓获得感倍增的还有三兴村,2020年民主测评满意度由前年的82.04%飙升到了98.88%。昔日的三兴村,基础条件较为薄弱,村中没有太多的水泥路,道路难行,村里危桥众多,部分村落车子无法开到家门口。去年,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剑法的带领下,三兴村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生着改变,短短一年的时间,村里进口处的环境景观进行了提升,村里道路也已经新增硬化12公里,危桥改造完成4座,惠及150余户农户。同时,村里引进了2个项目,去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左右。如今的三兴村,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今年,我们的道路硬化、危桥改造等工作仍在继续,尽快将水泥路铺到每个村民家门口,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便捷。”马剑法说。
“村社书记是基层的领头羊,抓好村社书记队伍建设,能够在共同富裕中奠定基层基础。”广陈镇党委委员佘海华说,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要做出特色,有效克难攻坚,基层是关键,村社干部是重点,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重要内容。去年,村社干部的换届选举中,农开区(广陈镇)敢于创新、大胆实践,多渠道、多领域培养干部人才,下沉一线,为村社集体经济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区镇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