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不追歌星追科星” 航天精神永传承

■记 者 林旭东

通讯员 张其良 张丹燕

本报讯 “小火箭飞起来啦!”昨天下午,伴随着航天专家独山港行活动正式启动,10支小火箭同步升空记录着这个瞬间。这些小火箭都是由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的师生们利用暑假科技夏令营的时间共同做出来的。

“学生们都对航天很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利用夏令营的时间教学生们做小火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平湖市黄姑实验学校教师朱光明说,要做这些小火箭可不简单,同学们在课上都学得十分认真,眼中透出的都是对航天的热爱之情。

据朱光明介绍,他们学校通过兴趣班等形式,提高学生们对航天的了解,增加他们对航天的兴趣,在学校内产生了浓厚的“学航天”氛围。今年6年级的贺敏佳就在暑假亲手做了一支小火箭。“我平时就对航天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夏令营。”贺敏佳说,遇到难题的时候她经常跟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还在网上搜索火箭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次活动让她受益匪浅。“看到自己做的小火箭飞起来我感到特别高兴,尤其今天还能见到这么多的‘科星’。”贺敏佳说,活动结束后她一定要找“科星”们写一段寄语,以鼓励她继续学习他们勇于攀登、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学“科星”、爱“科星”在独山港镇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的“新时尚”,航天专家独山港行活动启动仪式一结束,航天专家们就被学生们的热情所包围了,“爷爷给我写个寄语吧”“我也想像爷爷一样成为航天专家”。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行动诠释着“不追歌星追科星”的理念。“我每次做完报告,都被同学和老师们包围,作为航天人,我深受感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李光亚说,平湖市的航天科普教育树起了一面旗帜,他希望这种航天科普教育精神能不断延续、不断推广,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在黄姑中学教师姚爱英的号召下,全校师生开展“不追歌星追科星”的活动,并一起向中国运载火箭院捐款,此后独山港镇便与航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从1994年起,姚爱英老师先后20多次带领学生去北京参观学习,而与航天科学家们的联系,也从那时起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把科学的种子种在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心中。“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航天精神的传播,延续‘不追歌星追科星’的精神,鼓励和启蒙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独山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庄志浩说。

2021-09-18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157578.html 1 3 “不追歌星追科星” 航天精神永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