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金妹
本报讯 “太方便了,只要手机点一下,不管是农业哪方面的专家,直接通话咨询,还可以多位专家一对一线上答疑解惑,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跑到为农中心。”近日独山港镇丰荡村种粮大户顾国强对我市“12316”为农服务志愿团队登录“掌上”这件事大大点赞。
顾国强告诉记者,眼下正值水稻孕穗扬花期,他种植的水稻一部分出现了水稻枯心死的现象,进行了增施肥料后仍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出现问题的水稻面积也逐渐扩散,植株开始枯黄,于是他很着急地通过“善治宝”小程序拨打通了市植保土肥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强高的电话。接到求助电话后,杨强高会同多位农技专家立即深入田间开展调查,手把手指导顾国强进行补救,并结合智能虫情测报灯等,告知顾国强预测今年沿海杂交稻区二化螟发生形势严峻,建议在9月中旬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立即开展药剂防治,确保今年晚稻丰产。
如今,在数字赋能下,“12316”为农服务志愿团队借助手机端,聚焦群众关注的高频事项,精准梳理和迭代升级特色业务应用载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线上服务。主要在“善治宝”应用端置入志愿服务、专家问答、农民课堂、疫情防控等应用模块,第一时间发布入股增收、普惠金融、农房出租、村级劳务等便民惠民信息,大数据服务农村生活便利;利用“浙农云”平台,云上提供农业技术服务,通过课上现场评价、课后分产业建群,实现延续式全流程教学服务,目前全市建立培训群11个,发布培训视频20余个,合计参与培训1800余人次;“浙农补”平台自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发放资金60537.5元,预计共发放春季规模种粮补贴2000多万元,占全市种粮补贴资金的25%。
“我们取消了线下的服务中心,将中心搬到线上,就是为了让农户们通过手机可以一键了解专家情况,一键直连农技服务,一键拍照上传问题,一键查看留言,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可以更精准地为农服务。”“12316”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邵洁说,这样的线上“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全市农业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型农民培育提供政策解答、技术咨询、信息对接、现场指导、投诉举报受理和信息化技术支撑等全方位、全程化、全天候服务。截至目前,团队专家下乡现场指导6912人次,党员志愿者下乡服务23485人次,接待来电来访42861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9711个,通过12316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服务信息3023008条,促成农产品交易和土地流转交易9159.9万元,办理满意率达100%。